张掖市人大常委会检查食品卫生法审议意见落实情况见闻
为民撑起“保护伞”
每一样蔬菜都来自于定点销售网点,且保存有购买凭证、销售网点经营许可证、留样样本,样本要在冷藏室保存48小时,这不仅保证了菜品的质量,而且发生质量问题也可以立即查到源头。这是人大常委会检查《食品卫生法》审议意见落实情况时在市职业中专学生食堂看到的一幕。在该校,学生吃到的每一道菜都可以做到溯源管理。完善的管理手段为师生构筑了一道食品安全屏障。今年,我市加大食品安全管理力度,在各有关职能部门自查自纠的基础上,6月14日至17日,市人大常委会对《食品安全法》审议意见落实情况进行了跟踪检查。
“你们是使用外购的消毒碗还是自己对餐具进行消毒?”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福明在张掖中学的学生食堂提出了餐具消毒的问题。食堂负责人解释说因为用餐人数无法完全确定,所以外购的消毒餐具数量总有偏差……王福明当即要求,消毒餐具数量要只多不少,以保证学校食品的卫生安全。在某超市蔬菜专供企业,检查组要求企业出示蔬菜农药残留物的检测报告,企业负责人在不断解释蔬菜来自企业生产基地、有专人监管的同时,却无法提供相关检测报告。王福明随即抽样要求市农产品检测中心进行检查,并叮嘱检测中心要不定时对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的农产品进行检测,抓好源头和销售环节的监管。除定点检查外,此次追踪检查还采取了随即抽查和暗访的形式。在随即抽查民乐县六坝镇时,农村流动餐车的卫生情况引起了检查组的关注,这种随意性大、流动性强的餐车,其制作和销售过程不易被监管,但影响面大,容易造成群发性食品安全问题。检查组建议应建立农村流动餐车备案制度,以便对其进行有效监管。小作坊向来是食品卫生监管的敏感地带,在暗访中,检查组深入甘州区火车站社区和梁家墩镇的部分豆腐、豆芽加工作坊,对其加工设备、环境和过程进行了检查,尤其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进行了详细了解。检查组建议,街道社区应该做好摸底工作,并及时向卫生主管部门上报食品加工作坊的运行情况,形成食品卫生监管的合力。
在几天的检查和暗访中,检查组深入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型超市和畜禽屠宰、奶制品加工、餐饮配送企业、学校食堂等食品安全重点领域,对全市食品安全情况进行了一次“体检”,也为我市进一步做好食品卫生监管工作敲响了警钟,这必将对保证我市128万群众的餐桌安全起到积极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