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人大 > 陕西 > 新闻报道

陕西省审计厅厅长屈方方作陕西省2009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工作报告

来源: 陕西人大网  浏览字号: 2010年07月28日 12:53

  受省人民政府委托,省审计厅厅长屈方方在7月27日召开的省人大第十一届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上,作了陕西省2009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工作报告。

  报告指出,2009年下半年至2010年6月底,全省审计机关审计和审计调查单位和项目共8112个,查出违规金额193.96亿元,损失浪费金额4.16亿元,管理不规范金额378.06亿元,应上缴财政资金24.37亿元,已收缴财政5.79亿元,归还原渠道资金1.72亿元,审计核减工程建设资金8.67亿元。向纪检监察和司法机关移送案件线索21件。促进建立整改措施651项,建立健全规章制度378项,向社会发布审计结果公告85篇。

  省级预算执行审计情况

  一是预算还不够细化,有的批复下达不及时,支出进度不够均衡;部分支出管理不规范;一些财政收入未及时缴入国库和财政专户;应配套资金未全部落实;财政改革和管理措施有待完善。部分单位会计核算、会计报表不能全面反映财务收支的整体情况;预算内外资金往来款项清理不及时;一些应实行公开招标的政府采购项目改变为其它采购方式。

  二是对13个省级部门单位预算执行和财务收支审计,查出的主要问题是:预算编制不完整、调整不规范;个别单位少计收入、违规收费; 有的单位账外设账、违规发放奖金补贴、非税收入未上缴财政;部分单位挤占挪用专项资金、少缴税费、未经政府采购购置固定资产;有些单位招待费超支。

  三是省审计厅组织22个部门和单位开展内审自查工作,在内审自查的基础上,省审计厅对9个部门和单位进行了抽查。自查和抽查发现的主要问题是:预算编制不完整;专项资金管理不规范;虚列支出、超预算支出;一些单位长期挂账、资产账实不符;个别单位会计信息不完整。

  省地税局税收征管审计情况

  税收计划编制不够规范;减免税审批有待完善,财产损失税前扣除不够规范;税收征管范围仍需进一步理顺;社会保险费多头征收的状况仍未改变。

  市级政府财政收支审计情况

  对榆林市、延安市人民政府和杨凌示范区管委会财政收支进行审计,查出的主要问题是:部分收入应缴未缴和未纳入财政预算管理财;无依据、违规收费,人为调减财政收入与支出;虚增财政收入,虚列财政支出;未及时下达拨付财政专项资金,改变专项资金用途;出借专项资金;未落实项目配套资金。3个市区地税部门违规开设过渡账户滞留税款和社保费,少征、预征、延期征收税款和水利建设基金。

  政府债务审计调查情况

  对全省各级政府性债务进行专项审计调查,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市、县(区)政府债务增长较快,偿债压力较大;二是各级融资平台举债债务增长过快,债务率偏高;三是省属高校债务、二级公路建设债务较重,借新还旧率较高或缺乏直接还贷资金来源;四是部分市、县尚未建立较完善的债务管理制度,有的未建立偿债准备金,有的债务底子不清,存在清偿风险。

  涉农资金审计情况

  对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审计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是:滞留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挤占挪用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少配套村级组织运转补助;违规使用村级运转补助。

  对全省种粮农民粮食直接补贴、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农作物良种补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等四项补贴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审计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是:滞留良种补贴资金;挪用种粮农民补贴;农机部门违规搭车收费;改变机动耕地补贴资金用途。

  对全省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审计,查出的主要问题是:配套资金不到位;滞留、欠拨、挤占挪用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资金。

  民生资金审计情况

  对全省失业保险基金和就业再就业专项资金的征收和管理情况进行审计调查,主要问题是:滞留失业保险费和就业再就业资金;配套资金不到位;县、区劳动部门挤占挪用就业再就业资金;企业欠缴失业保险基金。

  对咸阳市保障性廉租住房资金管理情况进行审计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是:少安排廉租住房建设配套资金;挪用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将上级廉租住房货币补贴用于廉租住房建设项目。

  对全省公益性文化设施项目建设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审计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是:文化站项目重复申报或以旧顶新;将文化站项目建设资金挪用于乡镇政府办公楼和宿舍建设;部分建设项目未按时开工,建设超规模形成投资缺口;违规从上级电影放映补贴专项资金中计提费用。

  对36个“5.12”地震受灾县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及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审计调查,查出主要问题是:改变专项资金用途;滞留欠拨卫生专款;未落实配套资金;违规向职工和社会集资;医疗机构药品超标准加价。

  对陕南三市旅游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审计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是:地方配套、企业自筹资金未完全到位;滞留专项资金,将旅游专项资金挪用于其他项目;违规拨付贴息资金。

  对渭河流域53个污水处理厂、117个用款单位污水处理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审计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是:在建项目资金未到位占应到位资金21%;个别完工试点污水处理厂污水排放不达标;个别县(区)污水处理费尚未开征;有的配套资金未落实、滞留闲置资金、截留挤占挪用污水处理费。

  工程建设项目审计情况

  全省审计机关对2547个建设项目和施工单位进行审计和审计调查,共核减工程款8.67亿元。省审计厅对5个建设项目进行审计和审计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是:项目部分费用超概算;概算外列支费用;挤占挪用资金;少缴税费;有的项目招投标不规范,超标准或无依据支付工程款、征迁补偿费;经审计核减工程资金1.02亿元。

  国有企业审计情况

  对金堆城钼业集团、铜川铝业公司等7户国有企业进行审计,查出的主要问题是:5户企业及下属公司由于投资决策失误、不良债权回收困难等造成资产损失或潜在损失;5户企业及下属公司损益核算不实;有的企业少缴税费,财务管理不规范、往来款项长期挂账。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情况及查办违纪违法案件线索情况

  全省审计机关共对1403名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其中市厅级干部7人,县处级干部184人,乡科级干部1212人。审计后,有关部门参考审计结果,撤职、降职、移交纪检监察和司法机关处理16人。

  扩大内需项目、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和玉树地震捐赠款物审计情况

  对我省扩大内需新增投资项目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审计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是:项目未按规定时间开工建设;资金未及时下达;配套资金不到位;擅自改变项目建设性质、用途,改变项目进度规模和标准等;项目建设资金管理不规范。

  对939个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进行跟踪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是: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资金不到位;未及时拨付重建资金,超计量或无依据支付工程款,使用不合规票据核算,个别项目资金违规直接汇入施工单位项目经理个人账户;多计工程造价。

  审计发现经济违纪违法案件线索情况

  2009年下半年以来,全省审计机关共向纪检监察、司法机关等移送案件线索21件,涉及68人,涉案金额1亿元。其中审计厅移送案件线索4件,涉及32人,直接涉案金额8340万元。查处“小金库”46个,涉及金额1.9亿元。

  7月15日,省政府第11次常务会议审议了关于2009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工作报告。赵正永代省长要求,各级政府和各部门要从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阳光政府的高度,正确对待审计揭示出来的问题,充分认识到这些问题产生的危害性,进一步增强财经法纪观念,切实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理财、依法办事水平。各部门、单位都要落实责任,加大审计整改力度。对审计查出的问题,明确整改时限和标准,完善审计整改跟踪监督和责任追究制度,将预算单位审计整改情况与单位年终考核相结合,深化预算单位内部审计自查与审计抽查工作,使审计报告所反映问题得到及时整改。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支持审计工作。审计部门要认真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加大对财政预算执行和重点部门、重点项目、重点资金以及涉及群众利益的民生工程、民生资金的审计力度,积极发挥审计工作的建设性作用。

  针对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审计厅提出以下改进意见:

  第一,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财政政策和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各项措施,增强法纪观念,严格财经纪律,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理财、依法办事水平。

  第二,进一步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健全预算体系,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要进一步健全事权与财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增加财政对公益性和保障性领域的投入,把更多的财政资源用于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

  第三,高度重视政府债务问题,建立和完善债务管理制度,从严控制债务规模。各级财政要完善准备金制度,防止发生政府债务危机,防范财政潜在风险。

  第四,进一步加强专项资金监督与管理,健全资金运用内控监督机制,确保专项资金安全完整,专款专用,切实发挥专项资金的经济、社会效益。

编 辑: 杨胜万
责 编: 杨胜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