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秭归:连通“三点一线”推进代表工作
人大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的主体,代表工作是人大工作的基础。紧紧依靠代表,充分发挥代表作用,是做好人大工作的关键所在。湖北省秭归县人大常委会坚持在代表工作工作方式与方法上不断创新探索,连通“三点一线”,从而,激发了代表履职的热情,推进了代表工作。近三年多来,210名县人大代表共同围绕“学习宣传、联系选民、参加活动、提出建议、为民办事”等方面,积极履行代表职务、创优争先,收到了五个方面的实效即:一是人大代表自觉开展党在农村的现行政策和新近公布实施的法律法规学习、宣传活动307场次,受教育群众近5万人次;二是与选民保持紧密联系,人大代表累计走访选民约22500户;三是在闭会期间以代表小组为单位,组织代表视察、调查、学习培训和外出考察等活动共72场次,参加代表达7900人次;四是代表们在广泛征求选民意见和视察、调查的基础上,收集整理并向代表大会和人大常委会提交议案、建议达459件;五是人大代表立足本职岗位,努力为民做好事、办实事,大到公共设施建设,小到协助调解矛盾纠纷、帮扶特困户,由代表领办的好事、实事达千余件。
建立机制——代表工作的“支撑点”
建立代表工作机制,是充分发挥代表作用的有力保障,也是保证人大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源泉。为不断深化代表联络工作,县人大常委会建立了代表约谈与互动机制,即:由人大常委会主任或副主任带队,常委会相关工作机构参加,每年两次深入到12个代表小组,分别邀约代表进行座谈,开展面对面交流,做到真情互动。着重做好五项工作:一是通报人大常委会近一个时期的工作情况;二是对人大代表提出的建议办理情况进行回访,听取代表们对建议办理的意见;三是了解代表们在履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其排忧解难,答疑释惑;四是收集人大代表对人大常委会及“一府两院”各项工作的建议;五是组织代表与代表之间开展互动,交流各自的履职经验。此项活动,每次持续半月左右,约谈人大代表均达90%。
为进一步调动人大代表依法履职的积极性,县人大常委会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关于评选表彰优秀人大代表、优秀代表建议、代表建议办理先进单位和先进代表小组实施办法》。该办法明确规定了评选的条件、表彰比例、推荐和审定程序以及表彰和奖励办法。规定在每年的人代会期间对上一年度的优秀人大代表、优秀代表建议、代表建议办理先进单位和先进代表小组进行表彰。近几年先后公开表彰和奖励了46名优秀人大代表、18件优秀代表建议、12个办理先进单位和3个先进代表小组。
此外,为了加强代表对“一府两院”的有效监督,县人大常委会出台了《关于县人大代表约见国家机关负责人暂行办法》。该《暂行办法》包括制定的目的和依据、约见对象、约见内容、约见受理、约见程序、约见要求、约见监督等。
建言献策——代表工作的“着力点”
人大代表提出议案、建议是依法履行代表职责的主要表现,也是党和政府深入了解民情、倾听民意、集中民智的一个重要渠道。为了切实提高人大代表提出议案、建议的质量,达到“建有用之言,献务实之策”的目标与要求,在不断总结过去代表议案、建议工作经验和不足的基础上,县人大常委会推行了代表议案、建议4+1模式,“4”是指:一是民意调查。在每年代表大会召开的前三个月,以代表小组为单位,组织代表走访选民,开展民意调查、工作视察、多渠道收集社情民意。二是撰写议案、建议。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党委中心工作的重大部署,对事关地方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社会全面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问题,给予充分关注,对收集到的纷繁复杂的社情民意进行认真分析、归纳和整理。三是小组会审。在代表形成议案、建议初稿的基础上,集中本小组代表逐一阅评,对有价值的议案、建议条目,提出修改和完善意见。四是制作文本。根据小组讨论的意见,由建议人对议案、建议进行认真地修改和完善,之后按统一格式制作电子文本。“1”是指审查立案。对代表提交的议案、建议,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合法性、真实性、规范性、原则性以及受理对象的准确性审查,对不符合规定的议案、建议,及时商请代表予以修正。从今年人代会期间代表提出的116件建议的质量看,有了四个方面的新变化即:平时缺乏调研,会期凭想象、想到什么写什么的问题避免了;不论建议内容好坏、质量高低,“三个字”的建议也滥竽充数的问题扭转了;代表建议格式不规范、书写潦草的问题解决了;过去代表提交的建议“来者不拒”,不审不查,100%的立案、转交的做法终止了。
开展活动——代表工作的“切入点”
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的代表活动,是人民代表大会工作的基础和延续,是代表执行职务履行职责的重要方面,对于发挥代表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县人大常委会本着监督抓“热点”,调查抓“难点”,视察抓“重点”,检查抓“要点”的指导思想,在代表活动组织时,注重突出党委工作的“着力点”,寻求与政府工作的“结合点”,激活代表履职的“兴奋点”,强化代表活动的“薄弱点”。去年,按照年度代表工作计划,将涉及民生的12大重点明确到各代表小组和相关职能部门,以代表小组为单位,集中开展了“民生问题大调研”活动,该活动本着“面对面交流,心与心沟通”的基本原则,按照“六个一” 的要求,把活动引向了深入即:围绕一个专题;走访一组选民;察看一个现场;组织一次座谈;形成一份报告;落实一批建议。在12个专题调研过程中,代表们共走访选民中心户1800余户,与7000多选民进行了面对面交流,收集选民意见建议数百条;察看各类现场29个;召开代表小组座谈会12场次,会上,县政府分管领导及其主管局负责人向代表们报告了相关工作,并就一些重点问题与代表们深入交换了意见;形成专题调研报告12份,提出了53个方面的意见建议,其中大部分意见建议得到迅速落实,为促进重点民生问题的有效解决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基础铺垫——代表工作的“链接线”
为了让代表知情、知政、知责、知法,不断提升代表自身的素质,坚持每年以乡镇为单位,组织代表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党在农村的现行方针政策,并采取履职交流、业务指导等形式,对代表履职的方式与方法进行培训,从而达到“建议质量高、审议报告准、活动能力强”之目的。同时,县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代表知情权的落实,加大了对“一府两院”及其相关部门的督促力度,收效良好。去年以来,人大代表手中有了多种书面材料,包括人大常委会公报、人大常委会的一系列工作办法、县人民政府公报、法院及检察院工作简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资料、本选举单位重要情况通报等。代表对政情、院情的深刻了解,有效提高了人大代表审议有关议案、报告的质量和效能。
此外,为了给代表执行职务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让人民群众知晓代表们所做的工作,突出了代表工作和代表先进事迹的广泛宣传,除定期在县内新闻媒体开展专题宣传外,县人大常委会还组织专班,认真总结优秀代表履职的经验,每年组织编印《人大代表风采》一书,并积极向外推介代表的典型事迹,鼓舞代表的士气。先后在省以上媒体发表宣传代表工作和代表先进事迹的稿件近两百篇。(宋秀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