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保障性住房建设情况
CFP供图
法制日报记者邓红阳
保障性住房的数量有多少,如何防范分配不公问题,财政投入的资金有多少……河南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近日对保障性住房建设情况进行专题询问,委员们争相提问,河南省副省长赵建才率领8个相关政府部门的一把手现场予以回答。
这是河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组建以来,首次以专题询问的方式,请河南省政府及其组成部门负责同志到会听取意见、回答询问、答复问题。据介绍,为了做好此次专题询问,河南省人大常委会财经工作委员会组织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对保障性住房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有委员提问,保障性住房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济困工程,备受社会关注,全省到底开工建设多少?
赵建才回答说,截至10月底,全省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45.57万套,开工率101%。今年1月至10月,全省保障性住房竣工16.83万套,分配入住8.07万套。
有委员提问,保障性住房是否存在质量问题?是怎样解决和防范的?
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刘洪涛回答说,目前全省的保障性住房质量总体受控,没有发生重大质量事故。全省建立了省市县三级联动的工程质量监督网络,实行同期跟进、逐项监督、全面覆盖。对去年以来查处的38起违法行为,分别给予了相应的行政处罚并责令整改,防止了重大质量事故的发生。
有委员提问,在保障性住房的准入和退出机制上是否存在不公平现象?
刘洪涛回答说,保障性住房的准入、退出机制是一个重要问题,目前正处于完善过程中。近年来,保障性住房管理部门配合纪检监察部门查处了诸如郑州市经济适用房管理中心林连波倒卖经济适用房等一些典型案例,相关责任人已分别移交有关部门追究党纪、政纪或司法责任。下一步,将通过公开房源信息,筹建多部门信息资源互通共享的资格审查平台,完善联审联批制度,堵塞分配工作中的漏洞。
保障性住房建设属地方事权,大量的建设资金需要地方政府筹措,有委员对财政投入的数额表示关注。河南省财政厅厅长钱国玉回答说,2009年至2011年,河南省财政分别筹措落实7.02亿元、4.88亿元、23.71亿元,占全省财政投入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总额的31.89%、12.96%、37.59%。
有些保障性住房项目配套设施不齐全,给入住居民的生活、工作带来不便。对此,各级政府如何管理已入住的保障房?对于委员提出的这个问题,赵建才坦诚地回答说,个别地方的保障性住房项目确实存在选址不科学、配套设施不齐全等问题,河南省政府已明确要求,在立项环节上要切实搞好项目布局,做到布局与需求有效对接。针对后期管理问题,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陈海勤说,目前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由政府成立专门机构进行管理,二是通过市场化运作的物业管理方式进行管理。下一步,将重点做好建章立制工作。 一位委员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专题询问是人大常委会对政府工作实施监督的法定形式。专题询问最基本的功能就是知情,让老百姓知道和了解政府做了什么工作,怎么做的,效果好不好。
郑州大学一位学者认为,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的目的,在于确保法律得到正确的实施,政府的权力得到正确的行使,以及公民的合法权益得到尊重和维护。因此,必须改善人大及其常委会权力运用的方式,强化包括专题询问在内的各种监督手段。在公民权利提升的情况下,这种监督形式应该成为一种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