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人大 > 河南 > 新闻报道

郑州市人大常委会视察“菜篮子”工程规划实施情况

来源: 郑州人大网  浏览字号: 2011年03月18日 10:23

视察组在惠济区绿色中原有限公司芽菜工厂实地察看

  郑州人大网3月15日讯为保障蔬菜供应,不断丰富居民生活。今天上午,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白红战带领部分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视察我市“菜篮子”工程的规划及实施进度情况。据悉,今年我市将新开发、升级改造标准化菜地2万亩,新建蔬菜标准园5个,新建蔬菜集约化育苗点3个。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栗培青,秘书长刘焕成参加视察,副市长王哲陪同视察。

白红战一行在金水区益民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种植基地实地察看

  白红战一行先后到金水区益民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惠济区绿色中原有限公司芽菜工厂和惠济区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在惠济区绿色中原有限公司芽菜工厂,白红战一行实地察看了豆芽菜生产的全部过程,在得知全部生产过程均为无菌操作后,不少视察人员现场品尝了成品豆芽菜,并称赞口感很好。

  2010年我市菜田总面积85.78万亩,常年菜田面积40.5万亩,全市种植蔬菜品种40余个。其中,播种面积在2万亩以上的大宗品种(如:大蒜、大白菜、大葱等)16个,基本形成了以中牟大蒜、荥阳广武大葱、新郑节水莲藕、惠济时令绿叶菜、荥阳和惠济的早春菜豆、中牟和荥阳的反季节设施蔬菜等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蔬菜生产基地。

  据了解,去年我市人口约755万人,蔬菜总产量265万吨,人均日蔬菜占有量1.92斤,低于全国和全省生产水平。我市蔬菜自给率为64.7%,且季节性供应差异较大,1—4月份主要依靠外地调入蔬菜供应市场。目前,我市蔬菜生产存在常年菜地面积小,单产水平低;品种结构不合理,大路菜多,精细菜少;设施蔬菜规模小,季节性供应差异大,反季节蔬菜供应少;蔬菜生产规模化、标准化水平还比较低;管理人员与技术力量严重不足等问题。

  视察结束后,白红战指出,“菜篮子”工程是一项重要的惠民工程、民生工程,市政府和相关部门要采取措施进一步提高我市蔬菜生产的自给率。要认真抓好规划的实施、结构调整、产销衔接和菜价平抑工作,加强新品种培育、先进技术的推广使用,增强资金政策的扶持力度,根据市场需求,通过引导种植保证供需平衡,提高自给的能力,提高供应水平。

  他要求,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蔬菜生产的安全性,进一步加强监管,积极探索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的“三全”管理模式,做到管理全过程、检验检测全覆盖、监督管理全方位,切实保证“菜篮子”这项惠民工程落到实处,真正改善和缓解市民买菜难、买菜贵的难题,让百姓满意,让市民放心。(胡凯林 牛章)

蔬菜种植应多使用新技术,引进新品种来丰富市民的餐桌

豆芽菜生产规模化保障市场供应

编 辑: 包瓴瓴
责 编: 包瓴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