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人大常委会举行“菜篮子”工程建设专题询问会
□首席记者何正权通讯员姜烽 文图
大河报信阳讯“只要城市脸皮不管市民肚皮,如果一直这样发展下去,信阳市很可能出现‘菜荒’!”在昨天信阳市人大常委会举行的关于“菜篮子”工程建设专题询问会上(如图),信阳市市场发展中心负责人魏鑫接受询问时说。当日,包括信阳市,浉河区、平桥区市区两级政府,以及其他9个职能部门接受了信阳市人大常委会关于“菜篮子”工程建设的专题询问,并作出了共建菜篮子的承诺和市长挂帅组建“菜篮子工程”建设办公室的明确回答。
今年信阳市人大会议上,共有48名人大代表提交了“菜篮子”工程的相关议案,引起代表的高度关注,并最终形成今年人大的01号议案。“十分之一的代表提出了相同的议案,可见老百姓的吃菜问题已很严重,人大督办势在必行!”该市人大办公室一位负责人说。“政府及职能部门就某项议案的落实情况接受人大询问在信阳还是第一次,以询问的方式加强对政府执行议案的监督,是人大依法履职的需要,同时也是对人民高度负责的体现,要把今年人大会议的01号议案办好,办成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信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姚铁璜说。
“青菜卖到水果的价钱,有的甚至赶上肉价,超市的土豆标价一斤2.8元!”该市人大常委蔡忠义对2010年春节信阳的高菜价记忆深刻。目前,信阳市蔬菜价格明显高于历史同期。在询问信阳市商务局时,蔡忠义直言不讳。
被询问的有关部门认真查摆问题,寻找原因。信阳市商务局负责人说:“信阳市中心城区只有24个农贸市场,总面积12.8万平方米;按照信阳市城市常住人口规模,平均2.5万人拥有一个农贸市场计算,信阳市应该有32个,总面积37万平方米的农贸市场。但目前信阳市的农贸市场的数量和面积都没有达到需求。”
信阳市蔬菜常态种植面积65万亩,年产量299万吨,人均每天蔬菜消费量0.7公斤。如果外地调运及时,基本能满足群众需求。但要达到让群众吃到物美价廉的菜的目标,还需要努力。
面对询问,一些相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结合本部门职能,分析了信阳市民吃菜难吃菜贵的原因,并给出本部门建设“菜篮子”工程的方案。
信阳市农业局表示,蔬菜供应不能过度依靠外地调运,主要还是依靠自给,农业部门将大力扶持蔬菜基地建设,提高郊区农民种菜积极性。信阳市财政局称,要从市财政拿出专款,支持“菜篮子”工程建设。浉河区、平桥区政府,市水产局、市商务局、市发改委等其他涉农部门也就自身职能回答了常委、代表们的询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