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谢宝怀调研阳江扶贫开发“双到”工作
2011年5月9至11日,市人大常委会谢宝怀副主任在市驻阳江扶贫“双到”工作队长高耀宗、市协作办林卫民副巡视员等的陪同下,到我市对口帮扶的阳江市阳春、阳东、阳西三地进行调研,检查帮扶单位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进展。
谢副主任在三天时间里先后到圭岗镇山根村、马水镇岗水村、程村镇荔潭村、儒洞镇南洞村、红丰镇麻汕村、大八镇吉水村等六条村,检查帮扶项目开展情况、贫困户脱贫情况和村容村貌整治情况,听取了荔湾区供销社、市建材集团、广重集团、珠江啤酒集团、花都区经贸局、新华街等帮扶单位工作汇报。阳江市扶贫办和相关县、镇和扶贫办同志参加调研。
我市对口帮扶阳江50条村的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积极贯彻省、市委精神,按照万庆良市长在阳江工作队2010年帮扶工作报告中的“继续努力,加大力度,实现‘双到’目标”的批示要求,今年第一季度,共落实资金552万元,其中帮扶到户279万元、帮扶到村272万元;新增帮扶农业项目30个、工业项目2个、帮助建设文化卫生设施23宗、新增解决危破房47户、新增硬底化道路3.6公里、新增农田水利受益面积3632亩、新增劳动技能培训2207人次、新增劳务输出132人。
从检查的情况看,对口帮扶阳江的扶贫开发“双到”工作进展较好,预计可以实现贫困村和贫困户今年底脱贫,并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双方感情较深。这次调研的贫困村的驻村干部对帮扶工作感情深厚,大多能和当地干部群众融为一体,想村所想,急村所急。尽力克服离开单位和家庭的困难,千方百计为帮扶村出点子、想办法。当地村干部对驻村干部在工作上、生活上给予了大力支持和照顾,驻村干部大多都安排在条件较好的村干部家就餐,解决了后顾之忧。
二、扶贫项目合适。村和贫困户的脱贫计划,都能因地制宜,做到长计划短安排。花都区原定帮扶的项目是养牛,后牛苗价猛涨,他们适时予以调整。花都区新华街帮扶的大八镇吉水村,根据当地养鹅习惯和本村丰富的木废料资源,分别投资养鹅场和木纤维粉厂,既增加收入,又解决吉水村贫困户劳动力20-30人就业。珠江啤酒集团帮扶儒洞镇南洞村,在建成第一期养猪场基础上,扩大建设第二期养猪场,计划增建养鸡场、番茄种植基地。珠江啤酒集团设立的“扶贫助困、励志成才”奖(助)学金,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扶贫效果较好。花都区经贸局帮扶麻汕村70户贫困户,通过组织种养,投入帮扶资金20万元,已有36户贫困户人均收达到3190元,脱贫率达51%。对该村贫困户梁结梅,通过提供种养技术和化肥,投入1万多元建设猪舍,投入3千多元购买鱼苗,去年已收获水稻2000多斤,今年4月底卖出19头猪,获利1万元,鱼塘收入2万元。贫困户在经贸局的帮扶下脱贫走上了致富路。花都区教育局帮扶的大八镇大陂村地拖厂,经市教育局动员,市属和区属学校已向地拖厂定购地拖2万把,约12万元。
从目前我市对口帮扶单位和帮扶贫困村的情况来看,帮扶工作进展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
一、发展不平衡。总体上看,花都、荔湾二区帮扶工作较市属单位的帮扶扎实,资金投入较多,帮扶成效较好,有的村集体和贫困户已有较好的收益。但市属企业有的投入资金进度较慢,帮扶项目还在制定阶段,进展较慢。
二、帮扶思路窄。一些帮扶单位制定帮扶方案时,往往局限于本村资源,总觉得难找好项目。个别驻村干部未能很好地与村干部和村民沟通,影响工作进度。
三、增投有困难。个别帮扶企业自身收益不高,市要求增投50-100万元有一定困难。经了解广钢集团已向协作办提报告,因企业停产,资金困难,新增帮扶资金难以落实,这一问题需市协调解决。
在调研中,谢宝怀副主任在肯定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取得成效的同时,对如何进一步做好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提了三点要求。
一、注意总结经验。帮扶工作做得好的单位,要把经验总结好,提炼好,驻阳江工作队要及时推广先进经验,以点带面推进阳江50条村的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对进展较慢的村要会诊、开现场会,找出原因,督促帮扶。
二、加快资金投入。各帮扶单位要争取在上半年完成50万元资金投入。市决定各帮扶单位增加的帮扶资金50-100万到位前,要及时谋划,合理安排项目。尽快发挥增投资金的作用。
三、督促后进单位。对个别工作进展较慢的帮扶单位,将和市扶贫办、工作队约谈单位主要负责人,敦促加快帮扶工作进度。
调研中,各帮扶单位建议市尽快召开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会议,对新增投入任务早布置、早安排,以便迎接省的考核。(郑幼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