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代表视察农村水改工作
珠海特区报讯 记者姜平报道:未水改的南门村,生锈的供水管直接架在排污渠上,水压低自来水上不到二楼。刚水改完的南潮村,新的供水管道可直接把安全的自来水送到六楼。这是记者跟随市人大代表视察我市新一轮水改工作时见到的场景。昨天,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汉章率部分市人大代表到斗门区和金湾区对我市农村水改工作进行实地视察。
据介绍,为落实珠海市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第45、54号代表建议,满足我市未改造农村参加水改的强烈要求。今年1月,我市开展新一轮农村水改工作,工程涉及77757户,需投入资金约2.18亿元,市政府要求在2011年全部完成。
市水务集团总工程师刘万里南门村对记者说,目前我市农村地区大部分实现了抄表到户,告别了饮用山塘水的历史用上安全的自来水。
“但全市仍有67条村需要水改,它们或者使用不安全的山塘水,或者供水管道严重老化,水质得不到保障水压不够。”他说,未水改的南门村村民打开水龙头后,最开始流出的都是浑浊的生锈水,要等一会才能看到清水,水压低导致该村自来水上不到二楼。
刘万里告诉记者,新一轮水改工作中,斗门区是任务最重的一个区,初步估算有48条村58577户需要改造。“由于农村户数增多,以及二类费用增多的因素,现在斗门所需费用比原先预算要多。”他说,相关部门如能尽早解决这一问题,斗门水改工程就能按程序顺利进行。
在随后的座谈会上,市人大代表一致认为,农村水改是市人大的重点建议案,各相关部门应重视并支持这项工作,实现市政府在2011年完成农村水改的承诺。李汉章在会上肯定了农村水改工作的成效,他说,在市委市政府对农村水改工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各职能部门和水务集团的积极配合和扎实工作,农村水改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他强调,承办建议案的各职能部门、水务集团和区、镇、村各级要进一步深刻理解农村水改的重要意义,要把水改工作作为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关系西部发展大局的事情办好,要高度重视研究解决好水改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要落实工作责任,加强协调配合,确保农村水改重点建议案按时保质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