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开幕
大会现场
东莞阳光网讯(记者 麦真喜 钟慧斌见习记者温龚锋)今日(20日)上午,在庄严的国歌声中,东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市会议大厦隆重开幕。393名人大代表肩负东莞市民厚望和重托,齐聚一堂,共商改革发展大计,同谱富民强市新篇。
大会执行主席刘志庚、张继雄、张顺光、陈国辉、冯同恩、吕兢、李秀冰、周华驹在主席台前排就座。东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志庚主持会议并宣布大会开幕。
李毓全、刘树基、黄双福、冷晓明、何嘉琪、庞国梅、甄瑞潮、崔建、江凌、王道平、刘国辉、李小梅、梁国英、吴道闻、邓志广、严小康、成洪波,林明枢、刘发枝、游敏达、邝明子、朱伍坤、袁德和、周楚良等市领导,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何碧霞、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黄文艾、东莞理工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广东医学院党委书记、院长以及大会主席团其他成员、老同志代表等在主席台就座。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志庚主持大会。
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毓全作政府工作报告
盘点2009年成绩:
困境下GDP增长5.3%,来之不易
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毓全代表市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14000多字的《政府工作报告》分为2009年工作回顾和2010年工作安排两部分。
报告指出,过去一年,是新世纪以来东莞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我们砥砺奋进、经受严峻考验的一年。面对罕见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冲击,市政府在上级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为动力,认真落实“三促进一保持”的工作要求,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双转型,着力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强管理、惠民生,在逆境中实现了新的发展。
预计全市生产总值376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3%,人均生产总值56500元,增长10%。来源于东莞的财政收入628亿元,增长4.5%,其中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31亿元,增长10.5%。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04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3061元,分别增长9.1%和6%。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5095亿元,比年初增长14.3%。三大产业比例由上年底的0.3∶52.8∶46.9调整为0.3∶47.8∶51.9。
这些成绩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重压之下,东莞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攻坚克难迎难而上而取得的。
部署2010年工作
实现GDP增长8%,从八方面保驾护航
报告对2010年政府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报告认为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做好全年各项工作,对夺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全面胜利、加快经济社会转型步伐、为“十二五”规划奠定良好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李毓全向大会报告说,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政府工作报告确定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生产总值增长8%;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外贸出口增长5%;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4%;城镇登记失业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控制在2.5%和7‰以内。
今年将围绕全年工作目标开展做好八个方面工作:坚持多策并举,巩固经济回升基础;加快结构调整,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强化自主创新,提高核心竞争能力;着力帮扶镇村,以强镇促进强市;统筹规划建设,提升城乡环境水平;加强社会管理,切实维护安全稳定;办好民生实事,全面发展社会事业;继续深化改革,激发体制机制活力。
李毓全表示:“珍惜来之不易的回暖局面,把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继续实施刺激经济增长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巩固和增强回升向好的势头。”
亮点逐个数:
科学统筹城乡发展注重民生
报告突出重大项目、注重民生、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加快重点基础设施和优质产业项目建设,将政府投资5000万元、社会投资2亿元以上的项目列为重点项目,给予纳入审批绿色通道、减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支持;从今年起连续5年,市财政每年安排3000万元,采用竞争性招标方式资助信息服务业项目;全年市财政安排49.4亿元扶持镇村发展;把“三旧”改造作为优化城市布局、改善城乡面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强力推进。设立市财政连续五年、每年10亿元的专项资金,落实减免市属税费、简化供地方式、优先用地指标、加快项目审批、返还出让收益等优惠政策;加快打造三大经济带。着力打造以松山湖为龙头的园区经济带。
记者细数系列核心工作发现,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经济工作进行更为科学的统筹和布局。
在社会治安工作方便,继续将抓治安列为市政府承诺为市民办十件事实之首。李毓全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保持高压态势,继续严打各类恶性犯罪和多发性犯罪,突出打击入室抢盗、公交扒窃、拐卖儿童等。深入开展打黑除恶禁毒扫黄等专项行动,大力整治治安重点区域和行业。实行有奖举报,严格责任追究,坚决清除“老虎机”和地下“六合彩”赌博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