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人大 > 广东 > 新闻报道

清远市六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十三次会议

来源: 清远人大网  浏览字号: 2013年11月04日 09:29

  “违法违章建筑执法力度还要加强。”10月31日,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上,在谈到违章建筑的话题时,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龙伙灵的一席话引起与会人员的共鸣,他们表示,违章建筑有水有电的问题也值得反思,查处违章建筑要注重部门之间的联动。

  会议除听取和审议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我市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情况的检查报告外,还听取和审议了调研组关于我市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我市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与农业生产经营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等其他事项。

  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邓光荣主持会议,副主任周细牛、温镜潮、邓三妹、林文钊、龙伙灵,秘书长郑远平及常委会组成人员共33人出席了会议。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曾贤林,市中级人民法院、市检察院、市政府办及有关部门负责人,3名特邀的市人大代表及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负责人等列席会议。

  议题1、城乡规划

  不能因领导的变更而随意改变规划

  报告显示,我市的规划工作受到市政府前所未有的大力支持,尤其是资金方面有了很大的投入。其中,2012年,《清远市区湖城水系与景观规划设计》、《武广铁路新清远站核心功能区城市设计》等26个专项规划共投入经费约3700万元。各县(市、区)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编制各类专项规划。例如,清新区平均每年拿出约150多万元用于城乡规划编制工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投入45万元用于《县城总体规划》、投入36万元用于各项专项规划编制;连南瑶族自治县近年来在规划工作上的投入,累计资金达200多万元。

  龙伙灵表示,2012年,我市对规划的投入相当于前10年的投入。“投入的强度非常大,说明市委、市政府对规划工作非常重视。”尽管我市规划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控规的覆盖面还不够。“有些地卖了具体建什么?容积率是多少?没有一个刚性的约束。往往是先卖地后规划,容积率的随意性很大,增加了管理的难度。”

  “(城乡)规划法规定,规划方案通过之后,就不能随意改变。”邓光荣也表示,现在很多地方换个领导,就有一个新的主张,规划就得改变一次,缺乏严肃性。“当然,随着城市的发展,一个城市的规划进行必要的修编是需要的,但不能全盘推倒、重新再来。”他呼吁,“劳民伤财的事我们不能这样干。我在四套班子会上,站在人大的角度也提了这些意见。(规划)不能随领导的变更而随意改变,这个要引起重视。我们人大有这个权力进行监督。”

  议题2、违章建筑

  为什么等整幢楼都建好了才处理?

  报告指出,我市违法违规现象依然存在。“未批先建、少批多建或根本不报批就建的现象仍时有发生,特别是中心城区仍有相当体量大、数量多的违法建筑出现。”在农村,不按规划,占用道路红线、防洪排水通道、高压输电走廊和基本农田建房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在城市的规划区内,擅自扩大建设规模、批少建多、批低建高、私搭乱建的情况还时有发生。一些项目单位为追求利益最大化,存在着“擅自改变规划、规划批后超面积建设、公共配套不足、改变建筑外立面”等情况。

  “违法违章建筑执法力度还要加强。”龙伙灵指出,从新闻媒体曝光和检查组检查的情况来看,我市包括中心城区违法违章建筑还是时有发生。“有一些体量非常大,达到了十五六层几万平方米。这些违法违章建筑时间跨度那么长。我们相关的执法管理部门,难道就发现不了?为什么等建好了、外墙都搞好了才处理?”龙伙灵表示,等违章建筑建成后再处理难度非常大,而且劳民伤财。他希望有关部门对违章建筑要早发现、早处理,把违章建筑控制在萌芽状态之中。同时,要注重部门之间的联动,为什么违章建筑有水有电的问题也值得反思。

  “查处违章建筑单靠规划局和城管去管理还是不够的。”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副秘书长张思成接上了话题。他说,目前,规划局只有40多个编制,人手少,规划执法力量远远不够。政府要从完善体制机制去考虑,充分发挥国土、公安等各个部门的职能作用。同时,要完善相应的配套制度。“一些违章建筑,没有报装,怎么会有水有电呢?(我们)发现这些问题,不单要处罚违章建筑商,对供电供水供气部门也要严厉处罚。”他还建议,建立违章建筑举报有奖等管理制度,让违建无所遁形。

  议题3、校车管理

  “英德女童校车窒息”事件要引以为戒

  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作的《关于我市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指出,我市校车安全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监管。“很多学校没有校车,社会无牌无证校车搭乘学生现象严重,教育、公安、交通部门对校车管理需进一步加强。”

  邓三妹表示,他们在调研时,去过好几个地方。“有些无牌无证的车就在学校门口排着队。这些情况给学生的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一定要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教育、公安、交通部门要加强协调合作,要严格执行《校车安全管理条例》,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大对校车安全的监督管理力度,防止校车安全事故发生。“英德女童窒息校车”事件震动了全国,影响非常不好。“这是大家都不想看到的事情。”邓光荣表示,政府要一定要举一反三、引以为戒、加强管理,杜绝出现类似事件。

编 辑: 刘冬
责 编: 刘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