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人大 > 广东 > 新闻报道

广东省人大代表调研清远市农村饮用水安全情况

来源: 清远人大网  浏览字号: 2013年05月24日 14:55

  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是我市“一号民生工程”。5月21日至22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由我市选举产生的省第十二届人大代表,对农村饮用水安全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发现,我市虽提前3年完成了农村饮用水安全规划建设任务,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已达68.76%,但由于资金筹措等问题,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并未得到彻底解决。

  我市农村饮用水安全规划建设任务提前3年完成

  “自从装上了自来水,家里饮水方便了很多。”昨日上午,清城区横荷街道打古村村民刘老伯指着大院里的自来水管,向省人大代表高兴地说。刘老伯告诉记者,村里从2009年开始就铺设自来水管网,前后花了4年的时间。“为喝上一口安全的自来水,我们一家还筹了1300元。”在清城区,像刘老伯一样饮上标准、安全自来水的人还有很多。从2008年开始,清城区便全面启动了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截至2010年底,该区便全面完成了全部工程建设任务,解决了东城、洲心、横荷、源潭、龙塘、石角、飞来峡等7个街镇共14.2734万农村群众的饮水不安全问题。2011年,该区又率先启动了中心区域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目前,凤城、东城、洲心、横荷、源潭、龙塘、石角等6个中心区域镇街已投入6000多万元,实施了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新增饮水标准自来水的农村群众近3万人。

  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市累计完成投资9.86亿元,提前3年完成了中央和省下达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116.2646万人的计划项目。

  2020年基本形成覆盖全市农村的供水安全保障体系

  清新区太平镇大南村委会南塘村村民侯秋抬同样渴望喝上自来水。“村里装自来水,我们举双手双脚赞同。”虽然家里打了两口井,但由于井水大肠杆菌超标不能饮用,侯秋抬只能购买桶装矿泉水或到10多公里开外的山坑去接水饮用。这样的生活,随着大南村新增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有望得到改善。根据规划,大南村新增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计划投资28.46万元,从太平水厂干管上新增一条支管到达村口,然后分叉供水分支管进行扩网至各供水点,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696人。

  据了解,为确保农村饮用水正常安全供应,彻底解决广大农民的日常生产、生活用水问题,我市切实抓好农村自来水工程建设。目前,全市已建成农村自来水供水工程数量2155宗,通自来水人口284.2971万人;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为68.76%。但由于我市地处粤北山区,自然条件差,经济水平相对落后,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完成标准和入户率不高,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未得到彻底解决,农村自来水建设任务依然艰巨。

  启动村村通自来水工程,是解决农村饮水问题的主要措施之一。目前,我市正进行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的各项前期工作,确保到2020年基本形成覆盖全市农村的供水安全保障体系,实现行政村村村通自来水覆盖率、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水质合格率均达到90%以上。

  呼吁提高补助标准,加大投入力度

  “解决老百姓的饮水问题是最大的民生问题。”调研中,省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邓光荣表示。村村通自来水工程涉及千家万户,但由于工程项目资金主要靠上级支持解决,缺口较大。我市大部分农村人口主要分布在山区、丘陵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饮水工程建设难度大,投资较高。而这些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地方财政薄弱,建设资金的筹措难度较大。因此,争取省提高补助标准,加大投入力度显得尤为重要。

  “边远、经济欠发达的农村饮用水安全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因为农村的水资源和环境在不断的变化,不能以为达标问题就解决了,还需加强长期管理。”省人大代表、省依法治省办常务副主任张宇航表示,老百姓天天要用水,安全的问题解决了,还有一个怎么保障的问题。饮水安全指标不能限定为完成任务,而是一个长期化的过程,平时需加强对水源的保护。他会向省有关部门建议提高补助标准。特别是在加强农村饮用水的供应和安全方面,争取省里更多的政策倾斜和优惠。

编 辑: 刘冬
责 编: 刘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