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人大 > 福建 > 新闻报道

宁德市人大代表视察畲族村新农村建设

来源: 福建人大网  浏览字号: 2008年12月03日 08:51

  11月26日,笔者跟随宁德市二届人大视察组来到霞浦县水门乡茶岗村见识这里的新农村建设和民主建设情况。茶岗村曾经获得全国民族团结先进集体、省文明村称号。今年,该村又进入宁德市十佳最美的乡村候选名单。

  十年前,笔者曾在水门乡工作挂点在这个村。故地重游,更有一番亲切。车一进入茶岗村,但见原有坑坑洼洼的村道被平坦的水泥路面所取代。公路两旁的连绵起伏的茶山上,一排排茂密整齐的茶树映入眼帘,山风阵阵吹来,令人心旷神怡。茶岗村曾以一曲“草岗变茶岗”,唱进北京城,赢得全国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现场会在这里召开。

  茶岗村共有19个自然村,全是畲族人口。原有民居低矮瓦房,变成了明亮的钢筋水泥房屋。村里最漂亮的是学校,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还时时传出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

  茶岗村是一个以畲族村民为主的村庄,是省民族与宗教事务厅挂钩帮扶的省级扶贫开发重点村。经过近年发展,脱去贫困外衣的茶岗村,村里水、路、电、有线电视、学校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各方面建设稳步推进,正以崭新的面貌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尤其是村里在省厅的帮助下,自身造血功能不断增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的战斗力明显提升,村级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办起事来,明明白白,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也很高。

  每年正月初,村里都要召开一次大型村民会议,全村男女老少都会参加,这成了茶岗村的“年俗”了。干部在会上把一年的工作早早安排下,让村民心里有个数,村民要是对村里的工作有意见,也可以提出来。除年头会,还有治安调解会,党员、村民小组、村民代表每一个季度还要开一次会议,就村里大小事情进行讨论。通过开会,可以更好地宣传国家、省、市、县、乡的各项政策,也可以及时知道村民的想法,以更好地制定生产发展规划。

  参加会议也是茶岗村民掌握信息发展生产的一个重要途径。每年年头会上村干们总会介绍一些种养方面的信息和村民们共同探讨发展生产、发展畲乡经济的锦囊妙计。有时村里也邀请县茶叶局的工程师、技术员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以会代训,提高村民种茶和加工茶叶的水平与质量。

  我们从来到浦后店自然村,那里原来只有5户人家。如今展现在眼前的是一排排崭新靓丽的房屋。笔者仿佛置身于梦幻中,而这的确是眼前的现实。

  村委主任钟友平告诉笔者,这就是村里的造福工程。从2004年至2008年,先后投入300多万元建设新村已形成规模,街道三纵二横,主街宽11米、长200米。随着造福工程搬迁的进行,该村106户近500人住进了宽敞明亮的造福工程新居。这些新居规划整齐,建设风格统一,初具规模,村容村貌得到较大改观。这些新房子相对而立,形成了一个小新村,人们在此安居乐业,和谐共处,其乐融融。离村不远的益寿亭,是村民们健身活动的场所。村里向省体育局争取到价值2.8万元的全民健身工程器材一套,已安装到位,为村民们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

  在浦后店旁还建起生态山庄,这个纯天然的景观山庄,是茶岗村在外乡贤集资建成。山庄内有森林公园、鲤鱼亭等。其中,森林公园内生长着成千上万株树木,走在林中宛如进入一个绿意天地,浓荫遮蔽,遍地藤蔓,蓝天丽日都被隔在绿林之外,山风飒飒,清凉怡人,令人流连。林中红色的鲤鱼亭在绿树山野的衬托下,显得鲜丽动人。亭上彩绘着花、草、鱼、虫等图案,栩栩如生。穿过鲤鱼亭,眼前豁然开朗,绿色的山峦、隐约的水流,像是一幅水彩画。

  钟友平还告诉笔者,从造福工程建设到办生态山庄,这些都是集中村民的智慧。他说,村里的大事,就像机关工作一样,有一套严格的办事程序。比如,事情由村两委研究,提交村民代表大会讨论表决,实施过程中由曾经担任村干的老同志和县、乡人大代表组成的监督小组进行监督,体现办事公开、公平、公正。有的在未作出决定之前,还广泛征求党员、群众的意见,认真进行调研、修改,全面实施“阳光工程”。

  笔者走进刚落成不久的村委办公楼里,墙上挂着监督台、六公开、六承诺、村规民约、党支部六项基本制度、村级发展规划等。夏明海介绍说,这些虽然挂在墙上,我们更注重落实到行动上。尤其是切实维护村民的民主权利,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坚持和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使村民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坚持党务、村务公开,每季度都会更新公开的内容,自觉接受党员和村民的监督。

  “衣冠简朴古风存”。逐渐富裕起来的畲村人不忘建设精神文明,提高思想素质,保持农民淳朴、勤劳的本色。路不拾遗、文明守纪、健康向上,已成为现在畲村的写照。我们相信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畲村民主之花将开得更加绚丽多彩。(张伏金)

编 辑: 包瓴瓴
责 编: 包瓴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