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人大代表建议办理追踪
得益于环城路改造工程,昔日拥堵不堪的八一五中路路口交通状况得到较大改善。
宁德人大网消息 (记者 翁飞 文/图) 每年召开的市人民代表大会,交通都是代表热议的焦点话题。无论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还是建设乡村道路,亦或是消除交通“黑点”,代表们以一颗赤诚的为民之心,“把脉”交通问题,给出一个个“金点子”。令人欣慰的是,代表们并非孤军奋战。在一份份建议回复满意的背后,凝聚着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同志的心血和汗水。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一个高效畅通的闽东交通路网正在加速“编织”。
断头公路变通途 乡村面貌焕新颜
“这条路修好后,不仅使我们霍童镇外表村的面貌焕然一新,而且邻近的周宁县咸村镇群众到宁德也方便多了。感谢代表们提建议促成这条路的尽早修建!”27日,霍童镇外表村村支书黄亨平欣喜地告诉记者。
黄亨平所说的道路就是931县道兴钱大桥至街头亭段(即从霍童镇至周宁县的县境公路外表村段)。这是一段近三公里长的断头路。这条柏油路建于上个世纪90年代,经过长年风雨腐蚀,路面损坏非常严重,加之作为县境交通要道,重型运输车较多,使破损的道路雪上加霜。这给道路沿线的外表村村民及咸村镇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过去面的、的士都不走这条路,群众出行都成为大问题。”黄书记告诉记者:“就连过往货车都选择绕道福安走。”
这条断头路,不仅困扰当地群众和过往车辆,也让当地政府头疼不已。霍童镇副镇长刘开春告诉记者:“事实上每年蕉城区都要下拨2、3万元来修补道路。”但由于路基已经损坏,修补都无济于事,坚持不了多久就恢复原状。
“从2006年开始,这一道路改造问题引起了多位我市人大代表的关注并提出建议,市人大常委会有关领导也多次过问代表建议办理情况,蕉城区政府高度重视,认真落实办理。”刘开春告诉记者。这让附近的村民心中燃起了希望。
按照计划,道路改造工程需投入资金150万元。谁都明白“要修路先致富”、“一通百通”的道理,但150万元毕竟不是小数目。为早日开工建设,各级政府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扶持。最终,共争取上级补助资金120万元,由当地政府自筹30万元。
但事情却不像料想地那么顺利。就当项目准备动工的时候,外表村的村民中间产生了意见分歧。一种意见认为老路翻新,另一种意见认为新修建一条绕村路。最终经过乡镇干部、村干部的动员说服,村民意见统一,决定老路翻新。
8月15日,道路改造工程正式动工。10月20日,水泥硬化全面结束。两个月时间,外表村3000村民的生活终于迎来了转折点。“事实上,我们目前只拿到24万元的补助资金,但却把150万元的工程做完了。”负责这项工程的刘开春表示。
当整洁平坦的水泥路穿过村子,来往车辆日渐增多,交通出行日益便捷,村民不禁感叹:人大代表心系人民,为我们办了一件大好事。
城市道路新改造 交通拥堵巧缓解
八一五中路与环城路交叉口,是市民小刘每天上下班必经之路。“过去没有红绿灯,分叉口又多,大家都一股脑往前冲,结果越挤越堵、越堵越挤。”提起过去的交通状况,小刘就烦心不已。28日上午12时,记者在现场看到,路口依旧车水马龙,但交通却井然有序。
这一切都得益于去年底开始动工的环城北路改造项目。
近年来,随着城市车辆迅猛增长,往日宽敞的道路变得日渐拥堵。小刘告诉记者,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走哪条路不会堵”成了每天必须考虑的“大事”。不仅小刘认为旧城区的老路到了该改造的时候,近年来,市、区各地人大代表都先后提出建议改造环城北路。这些建议意见也引起了市、区两级政府的重视。
在众人努力下,2009年,宁德市环城北路改造工程正式启动,并被列为宁德市中心城市建设重点项目之一,市委、市政府和蕉城区委、区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该改造工程项目北起署前路口,经金龙大厦、区电力公司、锦福城、八一五中路路口、菊池商贸大厦、中大商城等,南至宁川北路路口,全长约767.8米,工程总造价为1300多万元。
2009年12月25日,根据市政府的部署,该项目由蕉城区政府组织实施。3日后,工程处就开始紧锣密鼓地全方位开展各项工作,并得到设计、水利、交警等部门的鼎力配合。
“整个施工过程,我们都接受市、区人大代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检查。”环城北路改造项目工程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2月3日,工程处还向十多名蕉城区人大代表通报改造工程情况,并按照代表的反馈意见对方案进行了优化。
2010年3月9日,工程正式动工建设。由于改造路段地处市区商业中心繁华地段,具有车流和人流量大、施工干扰大、水下工程多、管线多且复杂、施工作业面小、夜间施工量大、沿线商铺多、对周边影响大、施工安全防护难、交通管制期长等特点,使建设施工过程中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难和问题,但这并没有让大家感到气馁。上述工程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同时也得到了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和支持,广大市民也十分关心和支持,我们加班加点,积极主动协调理顺各方关系,督促施工单位,在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前提下狠抓进度。”
如今,环城北路改造工程已全线贯通,预计可提前完成施工任务。畅通的路网,鼓舞的人心,无疑是撤地建市十周年的最好献礼。
齐心协力除“黑点” 利国利民获双赢
在道路交通图上,人们习惯用黑笔标出事故多发地段,黑点就成了专指事故多发地段的专用名词。位于福鼎的104国道管阳镇金钗溪村普坪段就是这样一个交通黑点。从2008年金钗溪道路扩通后6个月时间,此处急弯共发生交通事故13起,死亡人数达到6人。据坊间数据,近十年仅此路段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已达20人。
接连的事故让当地群众谈路色变。市人大代表张兴敏获悉这一情况后,深入现场调研。他告诉记者:“路陡、弯急、车流量日益增多,以及司机安全意识淡薄,是造成重大事故频发的原因。”
今年“两会”,张兴敏递交了一份《关于要求改造104国道福鼎管阳金钗溪普平“黑点”路段的建议》,建议对此地段进行彻底改造,截弯取直,降低道路弯度;建立交通警示标志,加强巡查,打击超限行驶,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
这份建议引起市交通局的高度重视。“今年3月,市交通局局长诸葛骥就亲自到现场调研,采取包括设立警示牌、缓冲带等应急措施。他们在回复建议的同时已经开始着手改造工作了。”张兴敏对市公路局的重视态度表示十分赞赏。
5月,张兴敏收到了市公路局的办理回复。张兴敏表示基本满意:“市交通局提出打通小山包建设穿山公路的改造方案,较我提出的截弯取直的方案更好更彻底。” 同月,改造方案正式审批通过。随后征地补偿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通过管阳镇政府大量细致工作,最终取得了被征地农户的支持。
8月12日,张兴敏清楚地记得,这一天,群众期盼已久的“民生路”开工建设。据了解,此次改造工程总投资320万元,公路硬化320米,爆破工程量达2.7万立方米。“这短短一段路,工程量却不小,70%涉及爆破,施工过程中还要加强交通疏导和警戒,工作量较大。”全程跟进监督的张兴敏对施工情况了如指掌。为了尽快完成这一民生路,施工单位抢抓时间,有时甚至冒雨作业赶进度。目前已经完成工程量的70%,预计今年年底前将顺利通车。
消除一个交通黑点,挽救了多少生命。现在,金钗溪村村民一改过去的怨天尤人。“政府很会为民办实事、办好事”、“政府落实及时”,政府的有效作为赢得了群众的如潮好评。
采访手记:好点子就要落实有声
留心观察,在每年人代会代表建议中总不乏一些贴近实际、契合民生的好点子。但是,如果好点子没有得到落实,那么也就失去了所有意义。不仅辜负了代表的心意,更重要的是,辜负了群众的期望。
好点子得以落实,需要代表们用心调研细心思考后提出合理建议,需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通力配合、全力攻坚,当然也需要群众的理解支持。好点子得以落实,可以让群众得实惠,让政府得民心,让代表有作为。好点子应该落实有声,只有这样才能让社会更加和谐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