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人大 > 福建 > 新闻报道

福建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在福州隆重开幕

来源: 福建日报  浏览字号: 2010年01月27日 15:41

  昨日,福建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福建会堂隆重举行。本报记者 常刚 摄

省长黄小晶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本报记者 常刚 摄

  八闽大地气象新,海西建设势如虹。25日上午,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在福建会堂隆重开幕。

  会议号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中共福建省委的领导下,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凝心聚力、乘势而上,努力完成“十一五”规划各项任务,朝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8时30分,肩负着八闽儿女的重托,来自全省各条战线的省人大代表迈着矫健的步伐走进福建会堂,依法履行神圣职责。大会主席台前花团锦簇,鲜花盛开,主席台正中悬挂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两侧排列着十面鲜艳的红旗,主席台正对面上方挂的巨幅标语令人振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而努力奋斗!”

  担任第一次全体会议执行主席并在主席台前排就座的有:孙春兰、刘德章、王美香、袁锦贵、郑道溪、庄先、马潞生。大会由执行主席、主席团常务主席刘德章主持。

  省领导黄小晶、梁绮萍、陈明义、于广洲、陈文清、朱生岭、张昌平、袁荣祥、唐国忠、杨岳、于伟国、陈桦、徐谦和主席团其他成员在主席台就座。

  省十一届人大实有代表556人,到会543人,符合法定人数。

  9时整,刘德章宣布: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这时,全体起立,会场响起雄壮的国歌。

  省长黄小晶代表省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分为三部分:一、2009年的主要工作;二、扎实做好2010年工作;三、建设对人民负责的政府必须持续作为。

  黄小晶首先总结了2009年的主要工作,他说,过去的一年,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共福建省委的正确领导下,我省各级政府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国务院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意见》,坚决实施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按照省委的总体部署,全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加快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成效。初步统计,全省生产总值11950亿元,增长12%;财政总收入1694亿元,增长11.7%。一年来的主要工作和成效是:贯彻落实国务院《意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进入新阶段;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着力改善民生,社会建设扎实推进;坚持依法行政,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

  黄小晶说,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采取更为有力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黄小晶说,今年是完成“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是全面贯彻国务院《意见》的第一年。从有利条件看,世界经济有望恢复性增长,国内经济回升向好基础逐步巩固,我省经济积极向好趋势显现,经济发展环境将好于去年。从不利因素看,经济回升的内在动力仍然不足,扩大需求存在较大制约,外部环境不确定因素很多,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十分复杂,特别是转变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在新的起点上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必须增强信心,增强忧患意识,增强紧迫感,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机统一起来,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2010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按照“五个更加注重”的要求,紧紧抓住国务院出台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意见》的重大历史机遇,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扩大需求推动持续增长,转变方式提升发展水平,先行先试深化改革开放,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凝心聚力、乘势而上,努力建设科学发展之区、改革开放之区、文明祥和之区、生态优美之区。

  黄小晶明确提出了2010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生产总值增长10.5%左右;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外贸出口增长8%左右;按可比口径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不低于80亿美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5%。实现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2%,完成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年度减排任务。

  黄小晶说,新的一年,政府的所有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战略,重点做好以下九个方面工作:夯实“三农”基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提高粮食保障能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五新”进村入户,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突出转型升级,着力建设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加快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进一步强化自主创新;发挥投资消费拉动作用,积极有效扩大内需,保持投资持续增长,全面推进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和扩大消费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凸显前沿平台功能,建设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打造更具特色的对台合作格局,建设两岸经贸合作紧密区域,建设两岸文化交流重要基地,建设两岸直接往来综合枢纽;全力做好外经贸工作,推动对外开放纵深拓展,在扩大份额中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在稳定规模中提升利用外资质量,在拓展平台中密切闽港澳侨合作;持续推进生态省建设,精心保护青山绿水,强化环境综合治理,严格节能减排责任,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加快城镇化进程,加强区域协调互动,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大力帮扶欠发达地区,推进跨省区域协作;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增强发展活力,提升国有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水平,加快资源要素配置市场化,推动财税金融改革;更加注重社会建设,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突出就业民生之本,筑牢社保安全网,改善医疗卫生服务,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健全防灾减灾体系,继续办好惠民实事。

  黄小晶指出,建设对人民负责的政府必须持续作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升思路,精心谋划,突破重点,艰苦奋斗,优化服务,依法行政,以积极有效的作为推动新一轮发展。

  受黄小晶省长委托,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志南就《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纲要(修编草案)》向大会作说明。张志南说,《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纲要》经省十届人大五次会议批准实施以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2009年5月,国务院颁布《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为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政策支持。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国务院《意见》精神,抓住重大历史机遇,在新的起点上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省政府组织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开展《纲要》的修编工作,将《纲要(修编)》与我省贯彻落实国务院《意见》的《实施意见》进行了全面衔接。《纲要》修编体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果,体现贯彻国务院《意见》的要求,体现新形势下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举措。

  在主席台就座的还有:省领导叶双瑜、李川、苏增添、张志南、洪捷序、张燮飞、陈芸、李祖可、叶家松、叶继革、张帆、郑兰荪、郭振家、邓力平,省法院院长马新岚、省检察院检察长倪英达;驻闽部队领导汪庆广、曹德信、宋海航、何卫东、戴志兴、饶添发、黄海辉;省级老同志袁启彤、游德馨、林开钦、何少川、高胡、黄瑞霖、张渝民、肖健、张明俊、邹尔均、蔡载经、叶庆耀、宋峻、方忠炳、郑义正、王建双、黄文麟、陈荣春、林逸、陈增光、周厚稳、洪永世、张家坤、贾锡太、陈营官、朱亚衍、洪华生、黄贤模、林强、曹德淦、谢先文、曾喜祥、潘心城、金能筹、王耀华、陈家骅、吴新涛、陈旭,部队老同志王直、叶汉林;在港澳的闽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列席会议的有:出席省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的委员,不是省十一届人大代表的省政府组成人员和副秘书长、在闽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和各委办室负责人、省直有关单位负责人、省法院副院长和省检察院副检察长,不是省十一届人大代表的县级人大常委会主任。(记者郑昭)

编 辑: 崔丽霞
责 编: 崔丽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