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人大 > 福建 > 新闻报道

龙岩市人大常委会调研中心城区医疗卫生事业工作纪实

来源: 福建人大网  浏览字号: 2014年03月11日 14:43

  医疗卫生,事关百姓健康,事关人民幸福。

  随着龙岩中心城区建设“南移、西扩、北拓、东进”,对中心城区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看病累”问题,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需求,成为一道亟待解决的“民生考题”。

  2013年,龙岩市人大常委会把百姓的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求当作第一责任,把中心城区医疗卫生基本建设和管理工作纳入年度监督工作重点,充分发挥代表智慧,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积极推动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得到有效的缓解。

准确号脉 明确症结

  近年来,龙岩市、区政府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围绕“民生龙岩”建设目标,中心城区医疗卫生基础建设和管理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医疗卫生事业底子薄、欠账多,离满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需求仍有较大差距。

  “医疗卫生是民生之基,是民生之本。”龙岩市人大科教文卫委主任张开龙告诉记者,医疗卫生,特别是中心城区的医疗卫生事业一直是百姓议论的热点,也引起了市、区人大代表的广泛关注,更成为龙岩市人大常委会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全面了解掌握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研究分析医疗卫生资源分布和利用现状,有效缓解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看病累”的状况,今年3月至4月,龙岩市人大常委会就中心城区医疗卫生工作成立专题调研组,围绕中心城区医疗卫生的基本建设、队伍建设、管理工作三大面11个专题,深入城区21家医疗卫生机构调研,先后召开各种座谈会13场次,认真听取各方面的建议和意见。

  “专题调研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挂帅,作为重点工作来推进。”龙岩市卫生局局长张美昌作为主管部门负责人深深感受到市人大常委会对中心城区医疗卫生事业的高度重视。

  据悉,专题调研组通过座谈了解、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和实地查看等形式,较全面地了解了中心城区医疗基本建设和管理工作情况。特别是围绕“医疗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深化基层医疗改革”等三大块11个专题进行全面调研,认真把脉我市医疗卫生工作现状,形成了有情况、有分析、有问题、有建议的调研报告。

  龙岩市人大常委会的调研“把脉”,以超常的重视程度、推进力度和高效速度推进医疗卫生资源的增量提质。

寻找病根 对症下药

  通过专题调研,调研组的同志认为,这几年龙岩市委市政府对医疗卫生工作是高度重视的,特别加大了对医疗卫生的投入,加强了规划建设工作。但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还客观地存在。

  当前,中心城区医疗卫生事业在规划布局、人才队伍建设、内部管理、经费投入、资源配置等方面存在“定位不清、规划滞后”、“资源不足,配置失衡”、“基层不强,承载力弱”等六大困难和问题。针对调研中发现的突出问题,龙岩市人大常委会广泛征求意见,形成了《龙岩中心城区医疗卫生基本建设和管理工作情况调研报告》。该报告在总结成绩、分析问题的基础上,较为全面翔实地摸清了家底,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坚持医疗卫生事业的全民性”、“维护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保障医疗卫生服务公益性”等八点建议。

  9月23日,龙岩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专题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中心城区医疗卫生基本建设与管理工作情况的报告,一致通过了调研组提出的八点建议。这些建议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立即引起市政府的高度重视,通过采取扩充医疗资源、建设人才队伍、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等一系列行之有效措施,推动了中心城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在中心城区医疗卫生在建项目就超过20个亿,从人大专题组调研开始,到形成报告以后,我们积极协调加快推进在建项目。”张美昌表示,总投资7.48亿元的市第二医院分院、8000万元的市中医院病房大楼、4000万元的市第三医院门诊综合楼均已投入使用;而总投资4.56亿元的第一医院门诊楼扩建项目,预计年底前也能实现主体封顶;龙岩人民医院病房综合大楼预计年底前能投入使用。

  而制约中心城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另一短板——人才总量不足,高级人才少;因此,解决人才问题、壮大医疗队伍成了当务之急。“我们第一次破天荒地引进了3名博士主任医师,都是三甲医院的主任医师博士医师,也是该学科的领头人。”张美昌说,一方面积极引进人才,包括采取一些特殊的政策招聘人才,到全国高校去招聘人才;一方面努力留住人才,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

  据了解,今年以来,龙岩市属医疗单位共招聘大中专毕业生213名,直接到全国排名前30名的医学高等院校招聘毕业生72名。其中,研究生就50名,本科生22名,为中心城区医疗卫生事业提供了人才保障。

  “通过人大专题调研这种方式,对急需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之后我们立即去分解落实,组织实施。”张美昌表示,在龙岩市人大常委会形成调研报告后,市、区政府及相关部门也积极协调推进北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划建设,解决东城、中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租房营业、用房不足、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强力推进 成效初显

  走进新建的龙岩市第二医院,崭新的门诊大楼、住院大楼格外显眼,到医院里看病就诊的人络绎不绝,进进出出的求诊者纷纷感叹:新二院环境太好了,变化真大。

  “我们进来就发现这边跟老的院区比,条件天差地别,分院整个环境、医护人员的态度各方面真的让我们家属觉得很放心。”在住院部病患家属张海玉发自内心地感慨:原来老的病区连走廊都住满了人,医疗硬件差,令病患及家属不禁质疑医院的医疗水平、医疗条件。

  过去,老院区不仅地理位置比较偏,而且设施也比较陈旧。如今,分院环境非常优美,设备先进,综合的影响力明显提升,慕名而来的病患越来越多。市第二医院副院长曾文龙告诉记者,医院有今天的面貌,与市、区人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分不开的。他说:“新院从建设到落成,到如今各项正常运行,都得到了市人大常委会的大力支持。在筹建过程中碰到一些问题,市人大常委会都会主动帮助协调相关部门妥善解决。”

  大医院建设步伐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也同步进行。“以前看病很麻烦,现在有所改变。以前我们都要到大医院去排队,现在我们社区卫生院有全科,感冒发烧一些小病就直接在这里看。”正在西陂卫生院病床上打点滴患者邱雪花说,如今社区卫生院的医生水平比过去好多了,而且B超之类的检查也可以在家门口做,方便许多。

  为全面提升中心城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市、区政府不仅从政策上扶持,财政上支持,更是加快建设步伐。如今,中心城区医疗卫生事业呈现勃勃生机,城乡医疗环境不断改善。一院分院的选址也已经落实,将在明年动工兴建。

  2010年至2012年,龙岩市政府投入市直医院医疗基本建设资金分别为929.73万元、8178.36万元、12355.94万元,财政投入逐年增长。去年起,市政府财政补助卫生事业费支出的比例提高为9.7%,比2008年高出5.76个百分点。

  在龙岩市人大常委会的大力推动、市政府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中心城区,现有医疗卫生机构143家,现有卫生技术人员4418人,千人均卫生技术人员2.27名。按中心城区医疗机构服务辐射人口数计算,千人均床位约2.25张。据统计,到今年底,中心城区5个在建项目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后,将新增床位4033张。

  医疗卫生事业任重道远,中心城区医疗卫生事业建设的大幕已经逐渐拉开,相信医疗卫生事业的春天即将到来。

编 辑: 夏红真
责 编: 夏红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