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人大 > 安徽 > 新闻报道

群策群力促气象发展——安徽省人大支持气象事业发展纪实

来源: 安徽人大网  浏览字号: 2010年06月23日 09:04

  栉风沐雨,造福江淮。近年来,安徽气象事业在中国气象局和安徽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气象监测、天气预报、气象服务、履行社会管理职责等能力不断得到提升,为安徽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这里面,凝聚着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对气象事业发展的深切关心和鼎力支持。

  今年5月,安徽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五十二次主任会议专题听取了省气象局局长翟武全作的关于气象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情况的报告,并对气象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省人大常委会还采纳了加大对地方气象事业的投入、依法保护气象探测环境、建立健全气象灾害防御体系、提升气象为农服务水平等四项建议。

  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专题听取气象工作报告,这在安徽气象史上还是首次,体现了省人大对气象事业的日益重视。

  “发展气象事业是政府和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文海英指出:“在工作中,我深切感受到省气象局在防御灾害性天气过程中做的大量工作。尤其是应对2007年淮河流域洪涝、2008年低温雨雪天气、2009年皖北干旱过程中,气象部门做出了重要贡献。”

  “安徽是农业大省,离不开气象服务,发展气象事业不仅是气象部门的事情,更是政府和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维芳说。

  安徽省人大农工委指出,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气象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应对气候变化和改善生态环境对气象服务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安徽气象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气象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服务的作用越来越大。

  近年来,安徽气象部门积极参与地方事务,努力在参与中融入、在融入中服务、在服务中发展,以优质服务赢得了地方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安徽省人大常委会每年组织气象法规检查组,对全省气象探测环境、天气预报发布、人工影响天气、气象灾害防御、施放气球、防雷安全等气象工作进行专题检查,监督气象法规的落实,促进各市、县政府依法对气象事业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支持。

  近年来,安徽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决定》、《安徽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安徽省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办法》、《安徽省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预案》、《关于切实做好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发布工作的意见》等多份重要的地方法规和规范性文件。

  在地方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安徽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全社会共同推动气象事业科学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

  在调研基础上解决气象事业发展的“短板”

  为进一步推动气象更好地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今年4月,安徽省人大农业与农村工作委员会专题调研组深入到蚌埠、怀远、安庆、太湖等地的基层气象台站以及淮河流域气象中心,实地考察气象基础设施和气象现代化建设、气象灾害防御、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地方气象事业资金投入等情况,听取了地方人大、政府和基层气象部门关于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贯彻落实气象法律法规、汛期气象服务准备等方面的工作汇报。

  调研组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发现当前气象工作中存在气象服务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有差距、气象灾害防御体系不健全、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压力大、各地对气象工作的支持力度不平衡等问题。

  调研组针对这些问题向省人大主任会议建议:切实加大对地方气象事业的投入;严格执行气象法律法规,依法保护气象探测环境;加强气象灾害防御设施建设,建立健全气象灾害防御体系;进一步提升农业气象服务水平等。

  多部门齐心协力助推气象事业更好更科学

  安徽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在听取调研组和省气象局的汇报后,充分发挥监督职能,向省政府递交了《关于转交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对气象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情况报告意见的函》,省政府将《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对气象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情况报告的意见》批转各地政府、省委宣传部、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农委、省住建厅、省政府应急办、省气象局办理。5月27日,省发改委复函表示将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督办意见,加强气象基础设施建设,把气象重大项目纳入目前正在组织编制的“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6月1日,省财政厅复函表示将继续加大气象事业投入,大力支持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和公共气象服务,进一步推动气象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气象服务地方,地方支持气象,这种机制形成了人大监督、政府支持、部门合作的良好发展态势。站在新的起点上,在安徽省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安徽气象部门正继续努力,主动作为,全力推动全省气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全力保障安徽经济社会推进科学发展。

编 辑: 包瓴瓴
责 编: 包瓴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