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人大常委会检查职业教育法执行情况
近日,盐城市人大常委会组成执法检查组,对全市贯彻《职业教育法》情况进行了检查。检查组实地走访了盐城市高级职业学校、交通技师学院、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和射阳、阜宁县职教中心,并与市、县两级政府的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了座谈,就如果进一步做好全市职业教育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是立足做优做强,创新职教发展方式。要根据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完善职业教育体系,优化职业学校布局,调整专业结构,在做优做强职教品牌上下功夫。要按照有利于服务沿海开发和产业发展,有得于提高职业学校综合竞争力,有创于促进错位发展、各展所长、彰显特色,加大市区职教资源整合力度,组建好有关职教学院;要扎实推进高职园区二期工程建设,积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科研机构、企业集团共建园区产学研实训基地,推动园区管理、教学、实训的转型升级,各县市区也要集中人、财、物力加强县级职教中心建设,确保达到四星级职校标准,形成融职前职后教育于一体、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的中等职业教育办学实体。与此同时,要健全现代职业教育制度。市县政府要切实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增强政府在发展职业教育中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宏观管理作用,鼓励支持行业开展人才需求预测,制定行业职业教育规划和人才培养规格,支持行业、企业举办职业院校,与职业院校共建教学、生产、经营合一的开放式、示范性实训基地,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劳动就业准入制度,支持有条件的职业院校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支持职业院校主动融入区域创新体系,与地方、行业、企业共建产学研和新特产业技术联盟,打造有盐城特色的职教品牌。
二是立足服务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培养地方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为目标,在人才培养方式上形成各自特色。要引导职校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出发点设置专业,形成相对优势专业,并在一定范围内具有领先与示范效应。要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以教师和课本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努力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的教学模式。要拓展职教服务领域,加强涉农专业建设,面向初、高中毕业生、退役士兵、返乡农民工、在岗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要坚持就业创业并举,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精心实施技能型紧缺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加大省级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和示范性实训基地创建,积极引导支柱产业领域组建校企联盟,共建生产型实训基地,要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效益,调动其积极性,在合作中实现“双赢”。要优化质量监控体系,制定以毕业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就业质量、用人单位满意度为重点的质量评价标准,进一步形成以素质能力评价学生、以教学效果评价教师、以贡献水平评价学校、教育与产业、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评价机制改革,围绕毕业生双证获取率和高质量就业率两大核心指标,全面开展职校人才培养质量检测评价。
三是立足持续发展,改善职教发展环境。财政部门要依法增加对职教的投入,确保用于举办职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财政经费逐步增长,确保公办职校教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同时对职校化解债务给予适当支持;要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市已出台的关于促进职教发展的有关政策,收足用好城市教育费附加和企业的职教培训费用,鼓励企业、社会中介组织和个人对职教的资助和捐赠,并依法在应纳税所得额中全额扣除,多渠道筹措发展资金。建议市、县政府尽快设立高技能人才专项经费或基金,对在国家、省一类技能大赛中获大奖的选手给予一定奖励或破格留任实习教师,以落实省关于购买紧缺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成果的政策规定。要规范招生行为。严禁中职学校或教师受利益驱动,使用不正当手段为中职学校招揽生源。要严肃查处有偿招生、索取回扣等问题,采取过硬措施进以整治,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手软。在招生录取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中职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作用,严格执行招生资格、招生计划与学生学籍电子注册等制度,加强对招生情况监控和管理,保证招生录取结果的真实准确,为学生毕业证办理、助学金发放和免学费办理提供可靠依据,严禁弄虚作假,虚报人数,套取、挤占或挪用资助资金。(邵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