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人大常委会开展2011年计划预算初审工作
为做好徐州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对计划和预算草案的审议工作,徐州市人大常委会从1月5日至1月12日,组织计划预算审查委员会成员、财经工委委员对徐州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和2011年计划草案、201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1年预算草案开展初审。徐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计划预算审查委员会主任佟明泰出席了初审活动,主持了两次集中初审会议。
在初审阶段,委员们查阅相关资料,认真比对各种数据,征求民情、民意,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开展了一系列深入调研。在调研的基础上,委员们围绕2010年计划、预算完成情况及存在的问题,2011年计划、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是否符合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各项指标安排是否符合我市实际,提出的各项措施是否切实可行等重点内容进行了初步审查。
关于徐州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和2011年计划草案。委员们认为,2010年,全市各项经济与社会主要指标完成较好:全市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800亿元,工业增加值完成130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完成1050亿元。全市重大项目进展明显: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10个,其中,中能硅业年产9000吨电子级多晶硅等26项竣工投产,徐工大功率柴油发动机等59项开工建设。改革开放成效显著: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徐州观音机场晋升国家级对外开放航空口岸,燃控科技、兰丰生化成功上市。城乡建设力度加大:市区行政区域从全省第10位上升到第3位。徐州大学生创业园被国家教育部授予“国家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称号,全市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率100%;新农保参保率达到98%。
委员们初审认为,当前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是:服务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不高,工业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经济增长方式仍较为粗放,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节能减排压力较大,资金、资源约束加剧;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还不相适应,生态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委员们建议:全市要牢牢抓住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江苏沿海开发、融入长三角等重大机遇,为“十二五”又好又快发展开好局,起好步。要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加快特大型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要全力推进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重大产业项目、重大城建项目,办好改善民生的实事、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大事。
关于徐州市201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1年财政预算草案。委员们认为,2010年财政工作呈现可喜的特点:一是收入快速增长,质量提高。全年一般预算收入跃上200亿元台阶,完成222亿元,是2007年收入的两倍。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契税等主体税种均以两位数增长,收入质量进一步巩固。二是县域经济发展壮大,正在有效改变市强县弱的格局。三是财政支出从保运转逐步向保民生和保法定支出拓展。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支持社会事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委员们初审认为,当前财政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财政增收对房地产业依赖性较强,财政增收不确定因素较多,财政收入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受通胀预期影响,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浮,企业盈利空间受到挤压。养老保险标准上提、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事业单位绩效工资调整等刚性增支压力大。
委员们建议:财政工作要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平稳较快增长;要坚持改善民生,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要强化增收节支,增强保障能力;要多措并举,深化制度建设。完善部门基础信息数据库,强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进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质量,提高政府采购水平,完善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管理和风险预警机制;要加强信息化建设,积极有序推进部门预算公开。要围绕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的关键环节,提升信息化水平,积极有序地扩大预算公开范围和公开内容。
(江苏省徐州市人大常委会 沙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