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人大常委会深化调查研究工作纪实
人大的法律地位易于摆脱利益纠葛,组织架构便于吸收民众意见,超脱位置利于做到深谋远虑。德州市人大常委会将“三大优势”充分运用到调查研究中去,积极捕捉其他机关和部门难以听到、不易看到和意想不到的新情况,拿出解决问题的独到见解和高端对策,用实实在在的成果为市委当好参谋、为常委会行权提供依据。
人大的法律地位易于摆脱利益纠葛,组织架构便于吸收民众意见,超脱位置利于做到深谋远虑。德州市人大常委会将“三大优势”充分运用到调查研究中去,积极捕捉其他机关和部门难以听到、不易看到和意想不到的新情况,拿出解决问题的独到见解和高端对策,用实实在在的成果为市委当好参谋、为常委会行权提供依据。
叫响“四化”名片
会前调研常态化。《规范调研活动的意见》出炉,流程图挂在墙上,使人们养成调研先行、有序运作的习惯。今年对13项常委会会议听取审议的工作报告进行的前期调研,为常委会组成人员安上“千里眼”“顺风耳”,使其发起言来有的放矢、切中要害,常委会的审议意见和决议决定也更加务实、可行。
专题调研精细化。走入企业寻找工业转型升级的金钥匙,踏向工地探求项目建设崛起的新引擎,挨门串户讨教再掀招商引资高潮的妙方子,发放问卷搜集敞开“市门”的好点子,精确测算培植产业集群的大数据。
服务调研前瞻化。站在推进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西部经济隆起带建设的高度去选题,拿起横向对比的尺子量清打造生态科技城的新优势,运用外地先进经验开拓发展现代金融产业的新路径。两份有详实数据、有深度分析、有具体措施的调研报告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吴翠云的批示和意见,激赏之情跃然纸上。
跟踪调研持续化。调研组紧盯推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的决议和17件审议意见的落实情况打破沙锅问到底,不见效果不停步。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物业管理和容易反弹的环境污染问题,更是调研不辍,找出突破瓶颈的路子,开出治好顽疾的“药方”。
打响特色品牌
注入现代法治元素。调研前学法雷打不动,调研时了解“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情况占大头。如何监督垂管部门?从设置的合法性来源去探究,从执法中如何定位、补位、归位去分析,从维护宪法和法律的统一性去建言。怎样把行政审批事项降下来?运用法治思维查问题、找原因、提建议、促整改。
跟“总结经验”说再见。调研报告问题和建议部分占报告的三分之二以上。着眼监督的“硬杠杠”,引导大家到矛盾多发现场找问题,到行政管理相对人和司法案件当事人中寻根源,到知情的人民群众中间取真经。
百姓所指就是调研所向。对上学、看病、就业“老三难”求新解法,带着关注度指数高的环境治理、社会治安、食品安全和社会救助体系建设问题扎进工地车间、田间地头和居民家中摸实情、寻妙计,把百姓新需求纳入审议意见,用群众新期待丰富决议决定,让人民当家作主落地有声。
奏响创新乐章
人大代表分布领域广泛、联系群众密切,就与其组建团队;专家学者精通专业知识、掌握前沿动态,就与其携手共进;下级人大常委会了解基层情况、工作经验丰富,就与其上下联动;人大机关各委室熟悉本职工作、善于配合协作,就整合力量协同调研。
调查方式华丽转身:明察变暗访,不打招呼,没有陪同,实地蹲点;传统变现代,问卷、抽样、网络调查成为“主打曲”,网上对话、博客论坛、民意直通车纷纷亮相。研究“结合唱戏”:定量与定性分析、现实与前瞻研究、纵向与横向对比用足用活。
推出调研成果转化评价机制,缩短从纸面到地面的落实距离。调研报告的数据引用率达79%,问题解决率达72%,建议采纳率达75%。将连续4年问鼎山东省人大优秀调研论文一等奖的调研论文中的对策,提炼成完善工作的15项具体措施,推动履职不断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