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人大城建环保委就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召开代表座谈会
詹顺婉
据悉,截至2011年底,上海轨道交通路网已达到425公里,其总长世界第一。四通八达、不断扩张的地铁网络为市民出行带来了便捷,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活力。然而,近年来,地铁运营中列车延误、停站滞留、站点限流等事故频频发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轨交运输效率,去年9.27列车追尾事件更是为地铁安全敲响了警钟。如何确保轨道交通的安全、有序运营,同时提升地铁运输能级,发挥其在城市交通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春节前夕,市人大召集了30多名代表就此开展分头暗访。2月9日上午,市人大城建环保委召开轨道交通运营安全专项工作代表座谈会,听取各代表调研结果。代表们踊跃发言,对地铁运营工作中的主要缺失作出了具体而详实的分析,并提出了积极建议。市人大城建环保委主任委员甘忠泽主持会议。
轨交站点中的安检工作是本次座谈会上代表们普遍关注的话题。朱如安代表专程暗访了徐家汇、世纪大道、人民广场等主要站点,在基本肯定这些大型站点的安检工作的同时,他指出一些人流量较少的站点,安检人员责任意识较为薄弱,经常出现擅自离岗,工作懈怠等情况,他同时指出,很多站点的安检开机时间和轨交开通时间不一致,其安全管理存在漏洞。对此,张艳代表予以了呼应,她提出,相比世博期间的“逢包必检”,现在的地铁安检工作往往流于形式,在安检入口工作人员往往只是给出过检提示,对于一些不配合的乘客没有强制性措施。
针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也是代表们热议的问题。夏希纳代表指出地铁屏蔽门的编号是事件发生时快速辨认的警示号,目前轨交存在各线路标记方式不统一、车厢与屏蔽门编号不一致等现象,为及时、快速应对突发事件设置了困难,建议对此予以统一规范。杨捷代表提出,现在地铁公司安全运营意识不断增强,日常管理中不乏安全演练,但往往缺乏普通市民的参与,建议将相关应急知识拍成录像在移动电视中反复播放,让广大市民知晓。
代表们还就如何缓解地铁高峰时段的拥挤状况各抒己见。季宝红代表建议,借鉴墨尔本的“晨鸟”行动,早7点前乘坐地铁予以免费,通过分时收费的价格杠杆分散高峰客流,缓解拥挤情况。黄秀珍代表通过讲述自身经历提出,对于客流大量集中的轨交线路段应加强地面公交配套,通过多种交通方式同步运行使集中客流得到有效分流。同时她建议,当拥挤状况发生时,应在地铁进闸口的显示屏上提示站内客流情况,使乘客尽快做出另行选择。
此外,会上,代表们还就抑制车厢内乞讨、兜售现象,控制地铁站口乱设摊现象,完善地铁导向标识、切实提高操作人员业务水平等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甘忠泽主任委员感谢代表们的工作,并表示将督促有关部门和企业积极整改。城建环保委副主任委员许解良等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