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区人大常委会开展学前教育专项工作调研
近年来,随着松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作为基础教育起始阶段的学前教育,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为全面把握松江区学前教育发展现状,推进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今年以来,区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区人大代表以暗访检查、视察、专题座谈会等方式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研,并在区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上对学前教育资源与内涵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审议。
一、基本情况
松江区坚持以幼儿发展为本、以服务群众为宗旨,注重公益性和普惠性,加强学前教育资源建设和内涵发展,学前教育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一是科学调整资源布局,加大经费投入力度。优化财政支出,优先增加学前教育经费投入,高标准、高质量增置教育设备设施。加快公建配套幼儿园建设落地,积极盘活现有资源,以回购、增补、改扩建等方式合理增补公办资源。截至2011年2月,区内公办幼儿园共有55所,公办园内幼儿人数18315人,户外生均场地使用面积均达到2㎡/人。
二是积极拓展民办教育,民办托幼机构蓬勃发展。随着导入人口大幅增加,为满足人们对学前教育的多元化需求,通过设立专项奖励经费、统筹公办闲置物资奖励民办托幼机构等方式大力引入社会力量办学。加强对民办托幼机构教学指导与管理,通过公民办“结对共建”、建立办园质量评估和管理费限额工作机制、完善园内安保系统和人员配置等方式,促进民办托幼机构办园质量提升。截至2011年2月,民办托幼机构共有43所,在园幼儿人数10094人,既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工同住子女入园难问题,又满足了家长对个性化、优质化学前教育的需求。三是注重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深化内涵发展。以市教委“城郊结对”为契机,构建了多层次、多结构、全覆盖的市区两级学前教育共建网络,促进区域学前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扩大带教园的示范辐射作用,搭建教师交流展示平台,建立多维评估体系,助推整体内涵建设提升。扩大教师招录渠道,建立教师挂职锻炼机制,开展分层次专业培训,探索研训新模式,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截至2011年2月,全区学前教育专职教师共有1589人,其中公办园有1018人,民办园有571人。公办园本科以上学历教师有690人,高级职称以上教师有295人,有效提升了学前教育教学质量。
二、存在的问题 尽管松江区的学前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资源建设和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特别是群众对优质教育需求愿望十分强烈;教育资源、结构在部分区域仍存在不均衡性,难以满足社会对教育的多样化需求。具体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幼儿园硬件设施紧缺。松江正处在新一轮人口出生高峰与非沪籍人口大量导入的叠加期,班学额双超现象依然明显,资源增量仍无法满足需求。部分公建配套还不能真正与房产开发建设同步,合法民办托幼机构数量有限,入园需求与园舍建设之间矛盾依然突出。
二是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存在“两多、两少”现象。学前教育初级职称教师多、未评职称教师多,成熟与骨干教师少、市级名师少,非专业幼儿教师能力参差不齐,新增师资整体素质面临挑战,保教队伍稳定性较差,师资队伍建设跟不上幼儿园的迅速扩张。
三是对学前教育管理责任未完全落实到位。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对学前教育重要性认识还不够到位,相关政策尚未完全落实,投入保障仍跟不上快速发展的学前教育需求,部门间协调配合力度以及安全管理职责有待进一步强化,同时取缔非法办园机构的执法力度必须进一步加大等等。
三、意见建议
(一)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快资源建设。一要以规划为先导,合理调整区域资源布局,积极有效地预测人口出生和人口导入变化趋势,全面落实“三个优先”,即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要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要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二要加强统筹区域内教育资源,公建配套幼儿园应与房产开发规划建设同步。三要积极拓展学前教育资源发展方式,加大盘活现有资源力度,富裕公共资源优先改建幼儿园,坚持公民办并举,鼓励社会力量开办托幼机构。四要切实加大对学前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逐年提高学前教育财政性经费匹配比例,强化管理,规范使用。五要积极采取有效手段和措施,加大对导入人口分布相对密集区域的学前教育资源重点投入,努力实现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优质化,促进学前教育科学有序发展。
(二)提高教师准入门槛,进一步加强师资建设。一要结合学前教育从业人员结构与资格的特殊性,加大高校对学前教育专业生的培养力度,拓宽专业教师招聘渠道,多途径解决师资队伍紧缺问题。二要加快制定师资队伍长期培养模式,发挥名园长名师示范引领作用,强化师德建设,积极推进教学、研究、培训一体的园本研训制度,形成良好的人才队伍梯度式培养模式。探索非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入职培训项目,建立分层次、按需设立的在职培训体系。三要完善“三大员”队伍上岗体系,提升专业素养和能力,并逐步提高其待遇,建立行之有效的保障机制。四要切实以行为规范教育、培养兴趣教育为主,遵循幼儿成长规律和学前教育规律,着力在深化幼儿园课程改革、优化教学方式方法、完善教学研究和评价体系上下功夫,全面提高学前教育质量。
(三)加强统筹协调,进一步强化工作合力。一要建立健全长效领导协调机制,科学规划学前教育资源布局,优化资源结构,特别要对人口导入区域加大政策扶持和投入。二要切实增强责任感,明确责任、认真履行职责,坚决落实学前教育公建配套园舍建设,挖掘潜力举办和规范民办三级幼儿园和看护点,坚决取缔非法办学点。三要充分调动政府各部门和街镇工作积极性,落实任务分工,加强统筹协调,形成推动学前教育发展的工作合力。四要把工作落实情况纳入政府民生工程重要考核范围,强化指导和问责,不断营造有利于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社会环境,为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