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大立法研究所主动上门了解需求 针对性地开展研究工作
自2008年上海市人大换届以来,常委会领导高度重视立法研究所的工作,要求研究所充实力量,切实发挥好平台作用。按照云耕主任提出的做好为各专门委员会的立法调研工作、为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法规、为本市的民主法治建设等“三个服务”的工作,取得了成效。
为使研究所的工作更好的贴近人大的立法实际,从2009年开始,在确定年度研究课题时,采取主动上门、双向反馈的方式,结合市人大常委会的年度立法计划和五年立法规划,与各委员会办公室的同志坦诚沟通,了解其在立法前期调研方面的需求,委员会再将意向告知我们,同时上法工委办公会议讨论最后确定。在此基础上,我们与立法各环节的相关部门及有关专家组成课题组,开展应用性研究。通过近两年的实践,这一方式取得了较好效果。2009年,研究所共启动14项课题,其中,公共场所控烟、养犬管理等7项课题转为正式项目,实现了研究成果的及时转化。我们认为,主动上门的工作方式有如下几点好处:一是围绕立法工作实际和地方立法重点加强前期调研、论证、评估,凸显研究所服务于人大立法工作的价值;二是紧密结合人大及其专门委员会、常委会工作委员会的实际情况,针对性更强;三是“整合、集成”的平台作用得到放大,通过前期的研究消除分歧、形成共识,进而为立法进入审议阶段打下基础。
今年初,研究所结合2009年的探索和实践,又采取主动上门并双向反馈的方式,确定了2010年度立法研究课题。如,与财经委、常委会预算工委商量后确定开展“循环经济立法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政府采购立法研究”等课题。我们将进一步努力工作,不断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好平台作用和自身优势,通过课题研究为立法进入审议阶段打前站、作铺垫,做好“三个服务”的工作。 (沈超)
来源:上海人大公众网
编 辑: 杨胜万
责 编: 沈掌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