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市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
1月6日,呼伦贝尔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呼伦贝尔市新城区行政中心报告厅隆重开幕。来自全市各地的330名市人大代表,肩负全市各族人民的重托,意气风发步入会场出席盛会,依法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
9时整,大会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开幕。
会议由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执行主席孙震主持。
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和第一次全体会议执行主席孙震、高苏和、艳东、李敏、金海、刘德照、刘宝臣、张玉军、王建川、任宇江、郑富旭、张凤喜、胡庆武、高昇在主席台前排就座。
市领导罗志虎、张利平、斯琴、王玉成、张学勤、赵立华、孟松林、白志远、张毅、王伟、高润喜、韩宪军、韩军、宋照明、马连芳、张继勋、金昭、王国林、陈立新、万路、郝桂娟、汪铭前、达喜扎布、特格希、姚庆和其他主席团成员及法检两院负责人在主席台就座,部分退休老领导应邀列席会议。
自治区第三指导检查组组长、自治区党委第一巡视组组长高俊义到会指导,并在主席台就坐。
市长张利平代表市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共分为三大部分:过去5年工作回顾、今后5年主要任务及2013年主要工作。
在回顾过去5年工作时,张利平说,本届政府任期的5年,是我市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的5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领导下,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有效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下行影响,努力克服经济社会转型和矛盾易发多发等各种困难,以“美丽发展、科学崛起、共享繁荣”统揽全局,解放思想,扎实工作,全面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张利平也指出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他要求要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今后5年主要任务及2013年主要工作是政府工作报告的中心内容。张利平指出,今后5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美丽发展、科学崛起、共享繁荣的总体要求,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基础,以投资和项目建设为载体,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全力加快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进程,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继续保持高于全国、全区平均水平的增长速度,努力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不断增强产业发展能力、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公共服务能力和生态环境支撑能力,高度关注和改善民生,高度重视社会稳定,切实加强社会建设和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今后5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到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7%。地方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7%。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7%。完成自治区下达的节能节水减排任务。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完成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工作:持续推进新型工业化;全力推进农牧林区繁荣发展;强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美丽呼伦贝尔;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全面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加强社会建设;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就2013年主要工作,张利平指出,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新一届政府的起步之年。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确定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8%。地方财政总收入增长18%。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7%。完成自治区下达的节能节水减排任务。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张利平指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重点做好7项工作:一是以项目和投资为重点,确保工业经济持续较快发展;二是以农牧业产业化为重点,加快农牧林区发展步伐;三是以旅游和物流为重点,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四是以生态保护与建设为重点,提升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五是以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六是以提升经济发展活力为重点,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七是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社会建设水平。
根据会议议程,大会印发了市政府关于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市政府关于2012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3年预算草案的报告,提请大会审议。
除法定列席人员外,经呼伦贝尔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32次会议决定的列席人员和出席市政协三届一次会议的全体政协委员列席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