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人大常委会调研市保障性住房建设等情况
住房问题是当前我市人民群众最为关注的民生热点问题之一,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12年工作安排,5月9至11日,由市人大常委会建设环保工委牵头,组织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市人大代表,就我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拆迁安置、住房维修资金管理使用及城中村改造等情况进行调研。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人毅参加调研。
9日上午,调研组一行首先来到市房管局,与政府城建办、规划、建设、国土、房管等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座谈,就我市近年来保障性住房建设及住宅维修基金归集、管理使用情况,听取了市房管局等相关部门的专题汇报。调研组了解到近几年来,我市将提升城市功能与住房保障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坚持规划先行、科学选址、注重设计、完善配套的原则,全力实施了大规模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截止2011年底共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28.75万套,1905.92万平方米,竣工15.36万套,1166.97万平方米,极大地改善了老百姓的生活居住条件,为实施古城修复、新区建设等提供了重要保障。
10日,调研组深入到城区房屋征收与补偿办公室就城区拆迁安置工作进行调研,与城区负责同志及相关部门进行了座谈,并赴柳港园安置小区入户进行了随机调查。在安置户翟瑞云家中,杨人毅副主任关切地询问“现在的房子面积有多大,置换新房又花了多少钱?”“房子的质量怎么样?”“物业管理怎么样?”……翟瑞云老人回答,她原来住在城区大东街法华寺景区周边,原住房为56平米的公产房,今年搬进了71平米的新楼房,并变更为全私产,已经顺利办理了“大红本”,现在的新房生活设施完善,温馨舒适,老人感觉十分满意。同时老人也反映家中孩子有病,老两口退休收入较低,生活负担较重;房屋墙壁有细小裂缝等问题,杨人毅副主任认真倾听老人意见,叮嘱身边工作人员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记录下来,尽快协调沟通有关部门,最大程度的帮助老百姓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
11日上午,调研组一行又来到南郊区,就南郊区拆迁安置和城中村改造工作进行深入调研,调研组在听取了南郊区负责同志的专题汇报后,冒雨赶赴新旺乡和马军营乡两处城中村改造项目实地考察。在新旺乡和汇新泉湾和马军营乡宏洋美都两处城中村改造项目中,调研组成员看到这两个小区规划设计超前、建筑形态优美、工程质量过硬,纷纷给予高度评价。
杨人毅在调研中说,近年来我市在古城修复、新区建设上打破常规,超常发展,整个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时下,全市上下正在进行着一场前所未有的重大历史性变迁,城区和南郊区作为城市改造建设的主战场,他们承担着全市拆迁改造和城市建设的历史重任;承载着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变革的重大使命;承受着来自方方面面不同的压力,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困难超乎想象,但他们牢牢树立大局观念,勇于担当,甘于付出,为城市的发展和变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通过调研,希望在以后工作中注意以下问题:一是加快建设一支与飞速发展的城市建设事业相适应的城市建设管理队伍,从思想观念、人员素质、技术力量配置等方面跟上城市建设的步伐;二是加强政策宣传,切实提高政府的服务水平。务必要全方位加强对征收安置工作的政策宣传,将政策讲细讲透,引导群众正确理解国家的政策法规,争取取得人民群众的更广泛支持和理解;必须坚决纠正部分政府工作人员因工作方式不当而严重损害政府形象的现象,要带着感情做好群众工作,切实提高政府的服务水平和能力;三是要将老百姓反映的问题认真梳理总结,抓好落实。凡是现在能够解决的,必须尽快落实,暂时还无法解决的,要向老百姓解释清楚,待条件成熟时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