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人大 > 山西 > 新闻报道

晋城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市人民政府全市医疗卫生工作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

来源: 晋城人大网  浏览字号: 2013年11月07日 08:43

  市人民政府:

  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20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王维平副市长代表市人民政府所作的《关于全市医疗卫生工作情况的报告》,并表决通过了这个报告。现将会议的审议意见转达如下:

  会议认为,近年来,市人民政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市委“一争三快两率先”的发展战略,认真落实新一轮医药卫生改革发展的工作部署,在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机制改革、强化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对接高端医疗诊断资源、加强医院医德医风建设、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等方面,采取了积极的措施,迈出了较大的步子,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会议指出,人民健康水平的有效提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和必然要求。从总体上来看,我市的医疗卫生工作与中央 “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着的对享有优质医疗卫生资源的期望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其主要表现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还比较薄弱,公共财政对基层医疗卫生投入的水平还比较低下,县(市、区)级疾控机构的职能还比较弱化,公立医院取消“以药养医”的改革还比较滞后。这些问题,各级政府及其卫生主管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应予以高度正视。

  会议要求,促进我市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必须把党的十八大精神同我市实施“一争三快两率先”发展战略的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牢牢把握 “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深化改革、增加投入、梯度推进、整体提升”的工作思路,着重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加强对医药卫生改革发展的领导。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强对各级政府及其卫生主管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的领导指导和统筹协调,更加注重推动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更加注重化解社会事业相对滞后的矛盾,更加注重消除体制性机制性的弊端和障碍,全面落实“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总体要求,把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给、监管体制、财政投入、人才队伍等事关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摆在重要工作位次,认真研究和解决当前存在的实际困难和突出问题,切实履行政府在公益性、公平性、普惠性、可及性、可持续性方面的“兜底”责任,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

  二、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机制的改革。要统筹公立医院的功能、数量、规模、结构、布局和规划建设,务实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的有效实现形式,全面优化公立医院的管理体制、现代医院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要统筹城市大医院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对口协作,采取派员进驻、巡回诊疗、带班辅导、专题培训、托管帮扶等多种方式,全面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要统筹医疗价格、基药供给、人事分配的配套改革,切实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积极构建民间社会境外资本多元兴医的医疗卫生服务格局,全面提高城乡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三、进一步增加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要明确界定公立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公益性性质,随着我市经济的持续增长,最大限度地增加公共财政对各级公立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投入。在支持市、县(市、区)两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减轻债务负担、强化医疗功能和发挥龙头带动作用的同时,着力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设施设备尤其是对陈旧落后淘汰设备的更新换代,着力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就医环境尤其是对破旧危房的加固改造,着力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工作条件和医务人员的生活待遇尤其是对偏远贫困乡村两级医务人员工资收入严重偏低的经济补偿,着力改善各级财政用于卫生事业的经费预算和拨付方式尤其是对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保正常运转和基药零差率销售返补资金的及时足额下拨,从公共财政的体制机制上消除“以药养医”的瓶颈制约。

  四、进一步增强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功能。要着力加强县(市、区)级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控体系建设,落实工作职责,配齐必要设备,配强工作力量,加大疫情监测管控力度,强化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切实遏制重大传染病源的区域扩散。要着力加强突发性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人才、技术、物资的储备机制,切实增强应急处置救治的快速反应能力。要着力加强药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部门合作、上下联动、齐抓共管、运转协调的工作机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就医用药安全。要着力加强妇幼医疗保健服务体系建设,广泛普及优生优育知识,积极推进出生缺陷干预,切实保障孕妇产妇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和新出生人口素质的有效提升。要着力加强中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认真贯彻中西医并重的指导方针,尽快落实市级中医院的建设规划,切实发挥中华传统医药在防治相融、标本兼治、系统调理、康复便捷、资费低廉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和祛除疑难杂症的独特功效。要着力加强医疗卫生人才服务体系建设,尤其是要抓好高层次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在培养、培训、引进高水平学科带头人的同时,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措施,重点推进乡(镇)村两级高素质人才特别是全科医生的招聘、引进和合理流动,切实强化我市各级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壮大的智力支撑。

  以上审议意见,市人民政府要认真加以落实,并就落实情况在2014年10月份召开的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上作出书面报告。

2013年10月28日

编 辑: 谢先红
责 编: 谢先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