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市三届人大四次会议隆重开幕
图为人代会开幕式主席台。 记者 雷哲侠 摄
运城日报讯(记者 苏黎原周娅琴)3月24日上午,运城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隆重开幕。代市长王清宪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全国、全省两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坚持转型跨越发展主旋律和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国家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为统领,以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为抓手,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改革开放为动力,进一步强化投资拉动、项目带动、招商推动、创新驱动,紧紧扭住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和文化旅游产业五大战略重点,在经济发展、改善民生、安全生产、社会管理、优化环境等方面取得新成效,努力建设美丽河东、大美运城。
运城的春天,暖意融融、生机盎然。河东会堂气氛庄重热烈,主席台帷幕正中的国徽与会场的灯光交相辉映。肩负全市人民重托的400多名人大代表出席盛会,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
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本次会议执行主席张建合主持大会。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本次会议执行主席王茂设、刘冠生、荆青莲、李景发、苏安乐、卫孺牛、张建民在主席台前排就座。
市领导王清宪、董鹏翔、柴林山、王殿民、赵建平、陈振亮、常建忠、王蕾、崔克信、于波、王正风、韩宇、武宏文、王健康、陈竹琴、杨泽生、王七庚、薛靛民、潘和平、谢爱玲、张冠、闫义勇、孙涛锁和大会主席团其他成员在主席台就座。
大会应到代表425人,实到代表408人,符合法定人数。
9时整,张建合宣布:运城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全体起立,奏国歌。
代市长王清宪代表运城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王清宪的报告分2012年工作回顾、2013年工作安排两大部分。
王清宪说,2012年是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和挑战,我们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省一系列决策部署,大力实施工业强市和文化强市战略,抓投资上项目,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促和谐,攻坚克难,扎实工作,各项目标任务基本完成。
王清宪说,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指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7%,财政总收入增长10%,一般预算收入增长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城镇新增就业5.6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水平涨幅控制在3.5%左右。
王清宪说,要以“六位一体”为抓手,加大投资力度,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全市实施重点项目267个,总投资3619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900亿元。重点抓好郑煤氧化铝、润恒农产品冷链物流、同煤永济热电厂、明迈特镍铬合金、九龙高效节能电机、银光镁业镁合金汽车轮毂、同誉铝合金汽车轮毂等产业类项目;大西高铁运城段、蒙西至华中铁路运城段、侯西铁路电气化复线改造、运城至灵宝高速公路、垣曲至渑池高速公路、临猗黄河大桥及垣曲抽水蓄能电站等基础设施类项目;东郊城镇化、长江源职业技术学院、国新天然气长输管网、清尚文化创意基地等社会民生类项目;中心城市南部生态区、闻喜涑水河公园、永济伍姓湖生态修复等生态建设类项目。
王清宪说,要以工业强市为主导,千方百计做大工业总量,强力推进工业新型化。传统产业抓改造。围绕冶金、焦化、电力、食品、纺织等产业,抓好重点企业的重组整合、重点项目的技改提升,推进产业链条延伸、产品升级换代、工艺流程再造、资源循环利用。新兴产业抓壮大。以汽车和运输设备、铝镁深加工、新型化工、现代医药、农产品加工、高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为重点,加大投入力度,加强联合,扩大规模,增强实力,开拓市场,构筑运城工业经济新优势。产业集聚抓园区。重点抓好“5+15”园区建设,提高产业集群在区域经济中的带动作用。创新驱动抓科技。加大对企业人才引进、产品开发、品牌创建、市场开拓的支持力度,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民营企业抓服务。今年培育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10户,孵化小微企业1000户。瓶颈突破抓融资。深入开展“金融下乡、送贷入企”活动,组织好第九届银保企洽谈会。充分利用公司债、企业债、中小企业私募债等融资手段,多形式促进民间资本投入实体经济。
王清宪说,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强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一村一品”要巩固661个专业村,启动260个专业村建设。“一县一业”要继续抓好临猗、万荣、芮城、平陆的苹果,新绛、夏县的蔬菜,永济的肉鸡养殖等7个省级基地县建设。龙头企业要重点扶持100家企业做大做强,全年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完成190亿元,增长10%。“五个计划”要完成“双创”增粮田120万亩,全年粮食总产超过23亿公斤。现代农业标杆工程要重点抓好盐湖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县(区)、盐湖区国家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区)、永济许家营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和新绛国家级无公害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农业基础建设继续实施“三引六扩、河库成网”规划,完成农业灌溉面积550万亩,新增和恢复水地6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7万亩。新农村集中连片示范区要整合环保、农业、电力、土地、交通等资金。扶贫开发要完成夏县、万荣各3万亩核桃和平陆两万亩秋番茄3个片区扶贫开发项目,启动实施垣曲第二轮易地扶贫项目,支持18家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农村改革要把强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王清宪说,要以城乡一体化发展为方向,统筹“四位一体”和“八区联动”,强力推进市域城镇化。按照“城市让人民生活更美好、文明让城市更美丽”的理念来规划城市和建设城市,统筹推进中心城市、大县城、小城镇、新农村“四位一体”协调发展。要围绕“百平方公里、百万人口”的城市规模和打造“百平方公里湿地、百万亩绿色屏障”的生态环境目标,建设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绿色生态宜居的美丽新城。2013年,全市实施城镇化建设项目215个,总投资295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101.9亿元。提升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力,增强“大县城”综合承载力,增强小城镇产业集聚力,增强新农村自我发展力,加强城市管理,塑造城市良好形象。
王清宪说,要以关圣文化建筑群申遗为契机,打造运城特色文化品牌,强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大力实施文化强市战略,不断增强先进文化引领力、公共文化服务力、特色文化影响力、文化产业竞争力。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突出关公文化、根祖文化、盐文化、道教文化等特色文化。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金融产业,努力为我市的重点项目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寻找更多资源、提供更多支持。
王清宪说,要以建设美丽河东、大美运城为目标,深入开展“四城联创”,强力推进城乡生态化。持之以恒造林绿化,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深入推进生态兴市,深入开展“四城联创”活动。树立“绿色、低碳、环保、健康”的发展理念,突出现代生态宜居宜业文化,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使运城成为外地人羡慕、投资者向往、运城人自豪的幸福家园。
王清宪说,要以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为统领,充分聚合政策能量,强力推进改革开放。深入研究政策,主动对接政策,积极争取政策,善于将政策优势转化为招商优势、项目优势、竞争优势。转型综改要力争中磁科技、中海金源新型材料、同誉铝合金轮毂、晋南牛产业化、F型杂交小麦等项目成为全省转型综改标杆项目。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要加快承接一批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少、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各项改革要扎实稳步推进。对外开放要加强对外资企业的跟踪服务,力争年内新增外资企业5家,新增进出口企业20家,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
王清宪说,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让发展成果惠及人民,强力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进一步提升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群众健康水平和教育水平。
王清宪说,要以安全生产和社会管理为重点,加强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强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王清宪说,要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要提高本领,建设学习型政府。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型政府。要树好形象,建设廉洁型政府。以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王清宪说,建设美丽河东、大美运城是全市人民的共同期盼,是各级政府的职责所在。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领会十八大和全国、全省两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解放思想、提振精神,脚踏实地、扎实工作,加快转型跨越发展,努力开创运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局面。
在王清宪80分钟的报告过程中,会场多次响起热烈掌声。
根据会议议程,大会印发了运城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印发了2012年全市和市本级预算执行情况与2013年全市和市本级预算草案的报告,提请审查批准。
大会期间,人大代表将对政府工作报告进行审议,对计划报告、预算报告进行审查。根据代表的意见,报告进行修改后提交市三届人大四次会议最后一次全体会议表决通过。
在主席台就座的还有:军分区首长、党校常务副校长及其他厅级领导,市人大代表中的退届市级领导,市人大代表中的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在职的不是市人大代表的市厅级领导和军分区首长,原省人大运城地区联络组组长、原人大工委主任、市一届人大常委会主任,列席市人代会的政协委员中的原市级领导。
列席会议的有:驻我市的全国人大代表,我市选举的省十二届人大代表,政协第三届运城市委员会委员,原省人大运城地区联络组组长、原人大工委主任、市一届人大常委会主任,市委秘书长及市委工作部门负责人,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机构负责人,市政府领导及市政府工作部门负责人,运城军分区首长、预备役部队负责人,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及永济董村地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市人民团体负责人,市新闻单位及驻运的主要新闻单位负责人,国家及省驻运单位负责人,事业、企业单位负责人,城区内省属学校及市属学校负责人,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