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生活垃圾处理工作
6月7日,市人大常委会城建环保办组织部分市人大代表开展本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专项调研。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德印参加调研。
调研组首先来到崇文区幸福家园小区。这里“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和“其它垃圾”三个垃圾桶并排而置。生活垃圾分类指导员定时上岗,监督引导居民正确分类投放。电动环保车定时将各类垃圾分送不同的处理地点,初步实现了小区生活垃圾的分类化、减量化。
崇文区东四块玉南街4号院小区建起了厨余垃圾生化处理设施。厨余垃圾通过加热搅拌和生物发酵被制成无毒无味的有机肥料用于小区绿化。物业人员介绍,将生活垃圾中的可回收物集中变卖,所得经费就能满足生化处理设施运转需要,实现了垃圾就地消纳,收支平衡。
杜德印一行还考察了位于南二环护城河边的崇文区餐厨垃圾处理中心,这里每天集中消纳餐饮企业产生的餐厨垃圾30吨,实现了崇文区餐厨垃圾不出区无害化处理。
在听取了市政府有关部门的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汇报后,杜德印指出,在市委、市政府大力推动下,居民、家庭、社区、街道、区县各环节都积极参与到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中来,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政府有关部门要建立起生活垃圾处理各环节完备的组织体系,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全过程组织好,保护市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杜德印指出,各部门、各区县、各有关方面要充分认识生活垃圾处理工作在首都建设世界城市全局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突破各种障碍,分工各负其责,整体统筹推进,加快建设完善垃圾分类处理的技术和组织体系,努力实现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生活垃圾处理各项规划指标。市人大常委会将以生活垃圾处理地方立法预备案研究为切入点,抓住当前本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推进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通过立法规范生活垃圾处理工作中的政府责任、公民义务,为妥善解决首都生活垃圾处理问题提供法制保障。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晓晨、副市长黄卫,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唐龙参加调研。(王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