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据文化发展的制高点
艾斐
信息时代世界的距离缩小了,沟通快捷了,社会的交往越来越频繁,作为国家和民族之精神支柱、智慧渊源与道德矩范的文化,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与严峻的考验。
面对全球文化竞争的挑战,胡锦涛同志特别强调:“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为了完成时代所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真正在“会当凌绝顶”的过程和“一览众山小”的境界中扩大视域、谋划方略,察世界文化格局于显彰,操全球文化胜券于彀中,使我们的文化在竞争中渐增实力、益显风采,就必须以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和谐文化为目标,努力占据文化发展的制高点,切实掌握全球文化竞争的主动权,真正以旺盛的创造力和不竭的进取精神,扎扎实实地在具有悠久历史、深厚积淀、丰富遗存和鲜明特色的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源源不断地创造出辉映着五千年文明和体现着改革与发展时代之鸿迹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和谐文化,并使之能在与世界文化的交融与对阵中独烁异彩、蔚为大观。
文化发展的优势和目标
在建设和发展先进文化与和谐文化的过程中,占据制高点和掌握主动权是辩证的、互促互动的。占据制高点虽是掌握主动权的必要前提,但一旦掌握主动权,具有了筹划大局和驭制方向的能力,也就更能占据制高点,从而在更大的范围和更高的层次上取得主动权。
我们要占据文化发展的制高点,就必须从我们所追求的目标和所特有的基础出发,真正利用我们的文化优势来实现我们的文化目标。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和谐文化,并使之在世界文化的总格局中独放异彩,获得广泛的认同和由衷的赏悦,成为中华民族的文明展示与精神象征,有力地推动着和鲜明地标志着中华民族在改革与发展中的和平崛起与伟大复兴,是我们追求的文化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就必须深刻认识和充分发挥我们的文化个性与文化优势,并不断地以创造性的劳动使之个性更显、优势更优。因为任何文化创造、文化服务和文化产业,都只有以其鲜明的个性,才能形成自身的优势;又都只有以其强大的优势,才能在人们的广泛认同与欣然接受中产生价值和发挥作用。我们要占据文化发展的制高点,就首先必须认识和把握我们民族文化的个性与优势,让五千年的历史文明,一个多世纪的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半个多世纪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将近30年的改革、开放与发展,逐渐升华成为历史的龙脉与时代的画卷。这就是我们民族文化的基本个性与最大优势。在这个基点上进行富于时代意义和创造价值的发掘与创造,不断地铸炼和衍生出新的产品、新的经验,从而使我们民族文化的个性与优势得到更为有力的加强,以至成为异彩纷呈的世界文化总格局中的新亮点。
人类只有精习过往,方可开拓未来;只有步起宏基,才能跨越发展;只有体近而知远,方可察显而识微;只有固本而纳异,才能强己而行远。
我们既要占据文化发展的制高点,就必须牢牢站在我们民族文化的基点上,并自觉而不断地扩大和强化这个基点。因为这个基点既是我们走向文化制高点的出发地,又是我们占据文化制高点之后的落脚处。从出发到占据,我们始终都不能瞬间离开这个基点,我们始终都必须忠实而牢固地依托这个基点,区别只在于出发时是以这个基点作为资源、条件和动力,而占据时则是以扩大、延伸、提升和丰富这个基点作为前提与目的。胡锦涛同志指出:“如何找准我国文化发展的方位,创造民族文化的新辉煌,增强我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提升国家软实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不言而喻,科学而认真地做好这一课题,是我们占据文化发展制高点的关键之所在,而要做好这一课题的关键,则又在于必须科学认识和正确处理民族文化与域外文化、本体文化与客体文化、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的相互关系,真正找出和确立它们之间的时代定位与因果属性,并在最现实的文化实践中予以兑取和体现。
文化发展的传承与创新
民族文化是我们占据文化发展制高点的最大资源与优势资本,也是我们汲取和吸收一切域外优秀文化的基素与主体。所谓占据文化发展的制高点,实际上就是通过对民族文化的挖掘、创新、弘扬与提升,而使之成为一种具有张力、富于活力的新型文化形态。这种文化形态,既是个性化的共融,又是中国式的典范,它以自身所特有的内容和独具的形式而熠熠生辉于世界文化之林。为此,我们所要做的工作固然很多,但最重要、最根本的工作则始终都是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守望、承传与创新。这是做好其他一切相关工作的前提与基础。文化,向来被认为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民族文化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集萃、意志与理想的体现。民族文化是在长期的历史演绎中伴随着我们民族之奋斗与前进的步履和跫音而逐渐积累与形成的。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它是永远无法割离的,也是永远不能取代的,它不仅伴随我们的民族从远古走来,而且也注定要伴随我们的民族向未来走去。这个历史的法则和时代的定律是谁也无法改变的。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如何才能更科学更有效地把我们的民族文化继承下来、弘扬开去,不断地通过淬炼和创新而使之更精、更美,在世界文化的总趋势与大格局中越来越凸显自身所特秉的魅力。这便是我们占据文化发展制高点的最佳选择和必由之路。
文化发展的主体与根本
对于我们来说,民族文化永远都是文化的主体与根本。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而且还是世界上惟一从未断裂和间歇过的文化。这无疑为我们占据文化发展的制高点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与资本。我们从域外选择和汲取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其目的都是为了给我们的民族文化输送和提供养料,以使它发展得更快,发展得更好,发展得更优秀和更强大,而绝不是取代我们的民族文化。换言之,也就是要用域外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和健康元素来为我们丰富和发展民族文化而提供营养、提供服务、提供力量,而绝不是也绝不能是相反。只有这种以民族精神和民族个性为底蕴和原色的先进文化和和谐文化,才是最有生命力和历史感的。
在充分认识这种资源与资本的重要价值和特殊意义的同时,更应加倍地珍惜它、科学地利用它、大力地弘扬它和积极地发展它。因为我们的民族文化既涵寓着灿烂的历史,又培孕着光辉的未来;既呈露着鲜明的个性,又秉具着优异的资质;既承载着和谐的内容,又蕴存着创新的精神。我们以这样的民族文化作为本体和母株而加以滋养和培植,它便一定能够长成参天大树,在世界文化的大走向和总格局中独领风骚;我们以这样的民族文化作为基点和起点而奋力升跃和趱步前驱,我们便一定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以最高的效能和最大的跨度攀上文化发展的大境界与新高峰。
来源:《人民日报》 2007年5月17日
面对全球文化竞争的挑战,胡锦涛同志特别强调:“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为了完成时代所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真正在“会当凌绝顶”的过程和“一览众山小”的境界中扩大视域、谋划方略,察世界文化格局于显彰,操全球文化胜券于彀中,使我们的文化在竞争中渐增实力、益显风采,就必须以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和谐文化为目标,努力占据文化发展的制高点,切实掌握全球文化竞争的主动权,真正以旺盛的创造力和不竭的进取精神,扎扎实实地在具有悠久历史、深厚积淀、丰富遗存和鲜明特色的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源源不断地创造出辉映着五千年文明和体现着改革与发展时代之鸿迹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和谐文化,并使之能在与世界文化的交融与对阵中独烁异彩、蔚为大观。
文化发展的优势和目标
在建设和发展先进文化与和谐文化的过程中,占据制高点和掌握主动权是辩证的、互促互动的。占据制高点虽是掌握主动权的必要前提,但一旦掌握主动权,具有了筹划大局和驭制方向的能力,也就更能占据制高点,从而在更大的范围和更高的层次上取得主动权。
我们要占据文化发展的制高点,就必须从我们所追求的目标和所特有的基础出发,真正利用我们的文化优势来实现我们的文化目标。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和谐文化,并使之在世界文化的总格局中独放异彩,获得广泛的认同和由衷的赏悦,成为中华民族的文明展示与精神象征,有力地推动着和鲜明地标志着中华民族在改革与发展中的和平崛起与伟大复兴,是我们追求的文化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就必须深刻认识和充分发挥我们的文化个性与文化优势,并不断地以创造性的劳动使之个性更显、优势更优。因为任何文化创造、文化服务和文化产业,都只有以其鲜明的个性,才能形成自身的优势;又都只有以其强大的优势,才能在人们的广泛认同与欣然接受中产生价值和发挥作用。我们要占据文化发展的制高点,就首先必须认识和把握我们民族文化的个性与优势,让五千年的历史文明,一个多世纪的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半个多世纪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将近30年的改革、开放与发展,逐渐升华成为历史的龙脉与时代的画卷。这就是我们民族文化的基本个性与最大优势。在这个基点上进行富于时代意义和创造价值的发掘与创造,不断地铸炼和衍生出新的产品、新的经验,从而使我们民族文化的个性与优势得到更为有力的加强,以至成为异彩纷呈的世界文化总格局中的新亮点。
人类只有精习过往,方可开拓未来;只有步起宏基,才能跨越发展;只有体近而知远,方可察显而识微;只有固本而纳异,才能强己而行远。
我们既要占据文化发展的制高点,就必须牢牢站在我们民族文化的基点上,并自觉而不断地扩大和强化这个基点。因为这个基点既是我们走向文化制高点的出发地,又是我们占据文化制高点之后的落脚处。从出发到占据,我们始终都不能瞬间离开这个基点,我们始终都必须忠实而牢固地依托这个基点,区别只在于出发时是以这个基点作为资源、条件和动力,而占据时则是以扩大、延伸、提升和丰富这个基点作为前提与目的。胡锦涛同志指出:“如何找准我国文化发展的方位,创造民族文化的新辉煌,增强我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提升国家软实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不言而喻,科学而认真地做好这一课题,是我们占据文化发展制高点的关键之所在,而要做好这一课题的关键,则又在于必须科学认识和正确处理民族文化与域外文化、本体文化与客体文化、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的相互关系,真正找出和确立它们之间的时代定位与因果属性,并在最现实的文化实践中予以兑取和体现。
文化发展的传承与创新
民族文化是我们占据文化发展制高点的最大资源与优势资本,也是我们汲取和吸收一切域外优秀文化的基素与主体。所谓占据文化发展的制高点,实际上就是通过对民族文化的挖掘、创新、弘扬与提升,而使之成为一种具有张力、富于活力的新型文化形态。这种文化形态,既是个性化的共融,又是中国式的典范,它以自身所特有的内容和独具的形式而熠熠生辉于世界文化之林。为此,我们所要做的工作固然很多,但最重要、最根本的工作则始终都是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守望、承传与创新。这是做好其他一切相关工作的前提与基础。文化,向来被认为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民族文化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集萃、意志与理想的体现。民族文化是在长期的历史演绎中伴随着我们民族之奋斗与前进的步履和跫音而逐渐积累与形成的。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它是永远无法割离的,也是永远不能取代的,它不仅伴随我们的民族从远古走来,而且也注定要伴随我们的民族向未来走去。这个历史的法则和时代的定律是谁也无法改变的。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如何才能更科学更有效地把我们的民族文化继承下来、弘扬开去,不断地通过淬炼和创新而使之更精、更美,在世界文化的总趋势与大格局中越来越凸显自身所特秉的魅力。这便是我们占据文化发展制高点的最佳选择和必由之路。
文化发展的主体与根本
对于我们来说,民族文化永远都是文化的主体与根本。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而且还是世界上惟一从未断裂和间歇过的文化。这无疑为我们占据文化发展的制高点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与资本。我们从域外选择和汲取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其目的都是为了给我们的民族文化输送和提供养料,以使它发展得更快,发展得更好,发展得更优秀和更强大,而绝不是取代我们的民族文化。换言之,也就是要用域外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和健康元素来为我们丰富和发展民族文化而提供营养、提供服务、提供力量,而绝不是也绝不能是相反。只有这种以民族精神和民族个性为底蕴和原色的先进文化和和谐文化,才是最有生命力和历史感的。
在充分认识这种资源与资本的重要价值和特殊意义的同时,更应加倍地珍惜它、科学地利用它、大力地弘扬它和积极地发展它。因为我们的民族文化既涵寓着灿烂的历史,又培孕着光辉的未来;既呈露着鲜明的个性,又秉具着优异的资质;既承载着和谐的内容,又蕴存着创新的精神。我们以这样的民族文化作为本体和母株而加以滋养和培植,它便一定能够长成参天大树,在世界文化的大走向和总格局中独领风骚;我们以这样的民族文化作为基点和起点而奋力升跃和趱步前驱,我们便一定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以最高的效能和最大的跨度攀上文化发展的大境界与新高峰。
来源:《人民日报》 2007年5月17日
编 辑: 系统管理员
责 编: 苏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