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法制宣传教育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张苏军
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形成全体公民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氛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就必须在大力加强的同时予以积极改进。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法制宣传教育提供多方面服务
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发挥着普及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培养法治观念、引导法治行为的重要作用,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必须围绕这六个方面的要求提供良好服务。
民主法治建设的主体是全体公民,民主法治的完善运行要求全体公民有良好的法律素质。改革开放近30年来,特别是1999年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一系列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府规章。这些法律、法规和规章要得到切实的贯彻落实,有赖于在全社会普及法律常识,在这方面,法制宣传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平正义的逐步实现,最终要靠完善的法治来保障。法制宣传教育在弘扬法治精神的同时,也在培养公民崇尚法治、追求公平正义的价值观。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道德建设为法治建设提供引领条件,法治建设为道德建设提供基础保障。因此,“五五”普法规划明确要求:法制宣传教育要和道德教育相结合,在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过程中促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活力,有赖于社会成员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构建和谐社会必然要求建立完备的法治,以保障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法制宣传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宣传保障创造成果的法律、法规,在全社会营造依法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安定有序要求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要有章可循,照章办事。“章”的基本表现形式就是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法制宣传教育就是要培养公民的法治观念,使公民依法维护自身权益,遵守法律设立的义务,履行法律规定的责任,从而自觉维护社会的良好秩序。
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不良影响,保持良好的自然环境,使自然提供的环境和资源能够支撑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和谐的物质条件。这就需要一系列法律、法规来规范约束人们的行为方式。法制宣传教育要通过大力宣传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法制宣传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现。
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更加注重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比如,当前影响社会和谐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具体原因很复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关部门执法不公、司法不公。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更加注重对公务人员,特别是对各级领导干部加强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的教育,更加注重引导公务人员树立有权必有责、用权必依法、违法必受罚的依法行政观念。另一方面,要对群众开展“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的专项法制宣传教育。重点宣传人民调解、上访条例、诉讼程序、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引导群众依法、合理、有序地表达自身利益诉求,依法维护自身权益,自觉维护社会秩序,从而使群体性事件得到有效预防和化解。
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更加注重普及社会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要更加重视宣传社会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促进政府部门转变职能,强化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促进推行政务公开、电子政务;促进公众和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在以往的法制宣传教育中,社区和乡村是较为薄弱的环节。“五五”规划把农民作为重点对象,把法律“进社区、进乡村”列入法律“六进活动”之中。我们要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做好法律进社区进乡村工作,促进基层政府依法行政,城乡居民依法自治,不断促进社会基础管理水平的提高。发展门类齐全、行为规范、功能健全的各类社会组织,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需要加强的重要领域。要按照“五五”规划关于法律进单位的要求,重点宣传社会组织发起、登记、自律、监管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自律性和诚信度,依法规范自身行为,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优质服务。
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更加注重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关注民生问题,保护困难群体的基本权益,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任务。法制宣传教育要突出宣传《宪法》关于“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内容,促进人人平等基本人权观的形成,促进政府、社会、公民强化保障困难群体合法权益的责任和义务的意识;加强社会保障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促进最低生活保障、养老、失业、医疗等基本社会保障制度的落实,维护贫困人员、老人、下岗失业人员、重大疾病患者的权益;加强妇女儿童、残疾人权益保障法律、法规的宣传,促进男女平等、儿童优先、关爱残疾人的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切实保障妇女儿童、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加强劳动者权益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特别注重保护农民工权益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宣传,使农民工在工资、工伤救济、劳动保护、生活福利等方面的权益得到切实保障;加强对困难群体的法律援助,加强司法帮助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保障困难群众在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能及时、便捷、免费得到法律救济。
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更加注重宣传保护物权和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法规。要大力宣传知识产权制度方面的法律、法规,引导公众逐步树立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观念,促进知识产权制度尽快在我国建立健全;大力宣传知识产权制度是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知识产权就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侵犯知识产权就是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就是侵犯公共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为我国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并重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打牢法治观念基础;注重宣传知识产权本质上属于私权利的性质,促进权益人自觉依靠专业服务将知识产权从发明、创造、创作的自然状态转化为商标、专利、著作权等知识产权的法律成果状态,并且鼓励权益人在权益受到侵犯时主动通过民商事法律诉讼,非诉讼渠道得到救济,逐步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以司法救济为主渠道的私权救济格局,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物权法》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法律制度中的一部基本法律,对物的各种形式和各种权益作出了完备的法律规范。要把《物权法》的宣传教育纳入“五五”规划,促进《物权法》的实施。
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更加注重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要大力宣传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节约能源资源、合法高效开发利用能源资源、促进循环经济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促进全社会环保、节能意识的提高。对有关部门、有关公务人员,要重点宣传严格环境能源执法、加强环境监测和能耗考核,促进依法履行职责;对企业家,要重点宣传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能源的责任和义务,宣传非法排污是违法犯罪行为,促进他们提高治理污染、节约资源能源、发展循环生产的自觉性;对企业职工和人民群众,要重点宣传节约资源能源是公民义务的理念,提高他们的节约意识和维护自身环境权益的意识。
伴随着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保障和促进社会和谐的新法律、法规还会不断创立,法制宣传教育要按照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充实年度计划,更新五年规划,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及时调整法制宣传教育的内容。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迫切需要加强和改进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法制宣传教育的推进,要从注重具体法律、法规转向注重培育公民的法治观念,提高查询能力,自觉利用专业法律服务。随着民主法制建设的推进,立法进程的加快,更多、更广、更专业的法律、法规将大量创立。公民运用法律、法规的方式将从自身掌握具体法条,直接运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逐步转向通过查询,利用便捷、优质的专业法律服务来实现自身的权益。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适应这一变化,把工作重点转到培养公民自觉、依法办事的观念,提高公民得到优质法律服务的检索、查询、利用能力上来。特别要注重提高困难群体寻求法律援助、司法帮助的自觉性和能力。
法制宣传教育的组织方式,要从依靠法制宣传系统自身资源为主转向依靠部门、行业、社会组织和公民的作用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要提高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就必须充分发挥社会资源的作用,组织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针对不同法制宣传对象的特点和需求,按照“贴近现实,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的要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中华全国法制新闻协会是拥有两万多名法制新闻工作者的社团组织,要进一步发挥协会在经验交流、理论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作用,更好地发挥法制新闻在法制宣传教育方面的作用。法制宣传教育系统要更多地发挥引导、协调、督促、总结、表彰、推广等组织方面的作用。
法制宣传教育的实现途径,要在继续发挥行之有效的传统渠道作用的同时,更多地运用现代传媒渠道。从“三五”普法以来,法制宣传教育在运用新传媒渠道方面有了长足进步,特别是“四五”普法期间,电视法制宣传从节目到专栏,再到频道都有很大发展,电视已成为大众获取法律信息的主要渠道,法制网站也从无到有迅速发展起来。但是,在电视内容的创新、网络视频、网络广播、网络互动方式、3G技术支持下的手机视频等的利用方面,还亟须法制宣传教育系统尽快熟悉,加快利用步伐,以提高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覆盖面和渗透性。
法制宣传教育的表现形式,要从注重文字表达方式转到更多地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法制文艺表现形式。要注重通过各种文艺表现形式,更形象生动地承载法制宣传教育的内容。要注重网络信息时代文艺表现形式的创新,注意运用动漫、网络剧、MTV、电脑数字化音像制作等广大青少年喜爱的现代艺术表现形式。在创新表现形式时,要注意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各种表现形式都要符合法制宣传教育内容的需要。
法制宣传教育队伍要改善结构,提高人员素质。要改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者的知识结构,拓展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他们因地、因时、因对象制宜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的能力。要重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使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者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提高政治辨别力,保证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要优化法制宣传教育队伍的结构,在以法学人才为主体的同时,注意增加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经济管理、社会工作等方面的人才,为综合性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的开展,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作者:司法部副部长、中华全国法制新闻协会会长)
来源:求是 2007年第18期(总463期) 9月16日出版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法制宣传教育提供多方面服务
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发挥着普及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培养法治观念、引导法治行为的重要作用,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必须围绕这六个方面的要求提供良好服务。
民主法治建设的主体是全体公民,民主法治的完善运行要求全体公民有良好的法律素质。改革开放近30年来,特别是1999年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一系列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府规章。这些法律、法规和规章要得到切实的贯彻落实,有赖于在全社会普及法律常识,在这方面,法制宣传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平正义的逐步实现,最终要靠完善的法治来保障。法制宣传教育在弘扬法治精神的同时,也在培养公民崇尚法治、追求公平正义的价值观。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道德建设为法治建设提供引领条件,法治建设为道德建设提供基础保障。因此,“五五”普法规划明确要求:法制宣传教育要和道德教育相结合,在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过程中促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活力,有赖于社会成员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构建和谐社会必然要求建立完备的法治,以保障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法制宣传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宣传保障创造成果的法律、法规,在全社会营造依法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安定有序要求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要有章可循,照章办事。“章”的基本表现形式就是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法制宣传教育就是要培养公民的法治观念,使公民依法维护自身权益,遵守法律设立的义务,履行法律规定的责任,从而自觉维护社会的良好秩序。
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不良影响,保持良好的自然环境,使自然提供的环境和资源能够支撑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和谐的物质条件。这就需要一系列法律、法规来规范约束人们的行为方式。法制宣传教育要通过大力宣传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法制宣传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现。
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更加注重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比如,当前影响社会和谐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具体原因很复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关部门执法不公、司法不公。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更加注重对公务人员,特别是对各级领导干部加强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的教育,更加注重引导公务人员树立有权必有责、用权必依法、违法必受罚的依法行政观念。另一方面,要对群众开展“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的专项法制宣传教育。重点宣传人民调解、上访条例、诉讼程序、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引导群众依法、合理、有序地表达自身利益诉求,依法维护自身权益,自觉维护社会秩序,从而使群体性事件得到有效预防和化解。
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更加注重普及社会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要更加重视宣传社会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促进政府部门转变职能,强化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促进推行政务公开、电子政务;促进公众和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在以往的法制宣传教育中,社区和乡村是较为薄弱的环节。“五五”规划把农民作为重点对象,把法律“进社区、进乡村”列入法律“六进活动”之中。我们要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做好法律进社区进乡村工作,促进基层政府依法行政,城乡居民依法自治,不断促进社会基础管理水平的提高。发展门类齐全、行为规范、功能健全的各类社会组织,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需要加强的重要领域。要按照“五五”规划关于法律进单位的要求,重点宣传社会组织发起、登记、自律、监管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自律性和诚信度,依法规范自身行为,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优质服务。
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更加注重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关注民生问题,保护困难群体的基本权益,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任务。法制宣传教育要突出宣传《宪法》关于“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内容,促进人人平等基本人权观的形成,促进政府、社会、公民强化保障困难群体合法权益的责任和义务的意识;加强社会保障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促进最低生活保障、养老、失业、医疗等基本社会保障制度的落实,维护贫困人员、老人、下岗失业人员、重大疾病患者的权益;加强妇女儿童、残疾人权益保障法律、法规的宣传,促进男女平等、儿童优先、关爱残疾人的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切实保障妇女儿童、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加强劳动者权益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特别注重保护农民工权益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宣传,使农民工在工资、工伤救济、劳动保护、生活福利等方面的权益得到切实保障;加强对困难群体的法律援助,加强司法帮助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保障困难群众在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能及时、便捷、免费得到法律救济。
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更加注重宣传保护物权和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法规。要大力宣传知识产权制度方面的法律、法规,引导公众逐步树立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观念,促进知识产权制度尽快在我国建立健全;大力宣传知识产权制度是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知识产权就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侵犯知识产权就是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就是侵犯公共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为我国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并重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打牢法治观念基础;注重宣传知识产权本质上属于私权利的性质,促进权益人自觉依靠专业服务将知识产权从发明、创造、创作的自然状态转化为商标、专利、著作权等知识产权的法律成果状态,并且鼓励权益人在权益受到侵犯时主动通过民商事法律诉讼,非诉讼渠道得到救济,逐步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以司法救济为主渠道的私权救济格局,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物权法》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法律制度中的一部基本法律,对物的各种形式和各种权益作出了完备的法律规范。要把《物权法》的宣传教育纳入“五五”规划,促进《物权法》的实施。
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更加注重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要大力宣传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节约能源资源、合法高效开发利用能源资源、促进循环经济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促进全社会环保、节能意识的提高。对有关部门、有关公务人员,要重点宣传严格环境能源执法、加强环境监测和能耗考核,促进依法履行职责;对企业家,要重点宣传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能源的责任和义务,宣传非法排污是违法犯罪行为,促进他们提高治理污染、节约资源能源、发展循环生产的自觉性;对企业职工和人民群众,要重点宣传节约资源能源是公民义务的理念,提高他们的节约意识和维护自身环境权益的意识。
伴随着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保障和促进社会和谐的新法律、法规还会不断创立,法制宣传教育要按照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充实年度计划,更新五年规划,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及时调整法制宣传教育的内容。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迫切需要加强和改进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法制宣传教育的推进,要从注重具体法律、法规转向注重培育公民的法治观念,提高查询能力,自觉利用专业法律服务。随着民主法制建设的推进,立法进程的加快,更多、更广、更专业的法律、法规将大量创立。公民运用法律、法规的方式将从自身掌握具体法条,直接运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逐步转向通过查询,利用便捷、优质的专业法律服务来实现自身的权益。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适应这一变化,把工作重点转到培养公民自觉、依法办事的观念,提高公民得到优质法律服务的检索、查询、利用能力上来。特别要注重提高困难群体寻求法律援助、司法帮助的自觉性和能力。
法制宣传教育的组织方式,要从依靠法制宣传系统自身资源为主转向依靠部门、行业、社会组织和公民的作用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要提高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就必须充分发挥社会资源的作用,组织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针对不同法制宣传对象的特点和需求,按照“贴近现实,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的要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中华全国法制新闻协会是拥有两万多名法制新闻工作者的社团组织,要进一步发挥协会在经验交流、理论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作用,更好地发挥法制新闻在法制宣传教育方面的作用。法制宣传教育系统要更多地发挥引导、协调、督促、总结、表彰、推广等组织方面的作用。
法制宣传教育的实现途径,要在继续发挥行之有效的传统渠道作用的同时,更多地运用现代传媒渠道。从“三五”普法以来,法制宣传教育在运用新传媒渠道方面有了长足进步,特别是“四五”普法期间,电视法制宣传从节目到专栏,再到频道都有很大发展,电视已成为大众获取法律信息的主要渠道,法制网站也从无到有迅速发展起来。但是,在电视内容的创新、网络视频、网络广播、网络互动方式、3G技术支持下的手机视频等的利用方面,还亟须法制宣传教育系统尽快熟悉,加快利用步伐,以提高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覆盖面和渗透性。
法制宣传教育的表现形式,要从注重文字表达方式转到更多地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法制文艺表现形式。要注重通过各种文艺表现形式,更形象生动地承载法制宣传教育的内容。要注重网络信息时代文艺表现形式的创新,注意运用动漫、网络剧、MTV、电脑数字化音像制作等广大青少年喜爱的现代艺术表现形式。在创新表现形式时,要注意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各种表现形式都要符合法制宣传教育内容的需要。
法制宣传教育队伍要改善结构,提高人员素质。要改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者的知识结构,拓展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他们因地、因时、因对象制宜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的能力。要重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使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者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提高政治辨别力,保证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要优化法制宣传教育队伍的结构,在以法学人才为主体的同时,注意增加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经济管理、社会工作等方面的人才,为综合性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的开展,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作者:司法部副部长、中华全国法制新闻协会会长)
来源:求是 2007年第18期(总463期) 9月16日出版
编 辑: 系统管理员
责 编: 苏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