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六戒”
王金家
人大工作看似平淡,实则神圣、威严,极具挑战力。多年的人大常委会主任经历让我领悟到,要任好这个角色,须做到六戒:
一戒卑
自卑是立身大忌,人大工作者的障碍。一是不能把自己看低了。看低了,工作就没有希望了。二是不能把自己看轻了。看轻了,工作就没活力了。三是不能把自己看淡了。看淡了,工作就少了创新。人无激情就会萎靡,工作无激情就没“活力”。克服“自卑”思想,关键是焕发工作激情。
我认为,应用两种态度来完善自己。一是立志干点事。主动性尤为重要。若整日萎顿,缺少“干点事”的态度,得过且过,熬天混日,一届五年很快便会从身边悄悄滑过。过去对敬业干事的人有“闲不住”的赞誉,从事人大工作的同志,应该大力弘扬这种精神,不能空等空熬白了头。二是用心做点事。人大工作者不能当小磨,拨拨转转;不能做“提线木偶”,任人摆布。要多思谋、多用心,知道该干什么,怎样干,如何才能干好,做到眼中有物,胸中有数,手中有活,踏踏实实地去做。若有“荣辱不惊,笑看庭前花开花落;物利两忘,漫望天上云卷云舒”的境界,就会觉得人大工作大有可为。
二戒软
就人大常委会主任而言,我认为做到这点,要着力破除三种思想:一是大满贯。人大常委会的领导多是从党委、政府过来的,阅历丰富,处事谨慎,又有一定威望,到了人大后,部分人或多或少有“圆圆满满”聊此余生的思想,追求“圆满”的政治生涯,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缺少开拓创新的朝气。二是怕得罪人。做人大工作不认真思进,就会流于形式,不是干打雷,就是雨过地皮湿。讲认真就要见人见事,就要触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就会得罪一部分人。三是享清闲。有人认为,到了人大,前程就顶了头,升职无戏,换岗无望,上进心、进取心在一些人身上明显减弱,不是角色转换的慢,就是思想不到位,未劳先衰,过早过多地考虑退休之事。
戒软,我认为应该:公心唯上。“民不服我能而服我公”。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如何,民心民意才是最高标准。公心就是人民之心。“衙斋卧听潇潇竹,疑是民间疾苦声”。时时刻刻想着人民,装着人民,着眼人民,为着人民,通达政情民隐,读懂人民,站起来当伞,俯下去做牛,才能旗帜鲜明地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才能实实在在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才能理直气壮地代表人民行使好管理国家政务事务的权力,才能扎实有效地为人民办好事、解难题、谋实利。
再有,公权用足。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的是公权,不是某个人、某个组织、某个团体的权力。用好公权,必须慎之又慎,不能随心所欲,更不能个人说了算,必须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而不是某个人、某个团体利益。只有这样,履行职权才是有根之木,有源之水。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走群众路线,这是人大工作的根本原则。必须坚持按宪法和法律办事,遵程序,按章程,进行阳光操作,履行职权才能经得起历史、人民的考验。必须坚持既不越权,又不失权;既到位又有为;既能发现问题,触类旁通,又敢于纠偏;既积极支持“一府两院”工作,又敢于进行监督,居权有为,履行好职责。
三戒虚
对人大常委会主任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一是从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来讲,没有量化的考核指标,干好干坏主要靠自身的素质、水平和事业心,靠人民的评判和鉴定。二是从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内涵和外延来讲,怎样行使权力,怎样履职,有宏观的规定,没有具体的诠释,主要靠自己理解后结合实际行使。三是从人大工作环境来讲,如何接受党委领导,处理好与“一府两院”的关系,把握很关键、重要,处理好了,工作就能得心应手。四是从方方面面的关系来讲,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地位、作用认识还有待于深化。它既需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全社会共同创造良好的氛围。
我认为戒虚,首先要破除“患得患失”思想,树立“不履职就是失职、渎职”的理念;其次破除“单纯讲程序,不讲效果”的虚无缥缈工作法,树立“规规矩矩走程序,扎扎实实抓工作,明明白白要效果”的理念;第三要破除“不切实际、不得要领、不问病效”,只做表面文章的形式主义,树立“到位、有为、有威”的理念;第四要破除“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花拳绣腿式的工作法,要睁开眼睛看世界,细嚼烂咽他人经,熟知弄懂宪法和法律,因地制宜创新自己。
杜绝靠虚功作秀彰显政绩,应在工作中做到:一是审议细化。审议的重点要紧贴大局,紧扣要务,紧系人民,把议题选准、选实,不审心中无底的报告。审议时,给常委会组成人员讨论发言时间,畅所欲言,不把审议工作开成评功摆好的表彰会,不作无的放矢的决定。二是视察深化。视察活动要避免形式主义,杜绝“浮光掠影”,要到一线、到现场,真正发现问题,切实取得视察
实效。三是监督硬化。把敢于监督和善于监督相统一,纠偏与支持相结合。讲人性,但不能徇私情;讲刚性,但不能没尺度;讲弹性,但不能和稀泥;讲柔性,但不能无作为。工作监督,倡导问责;视察监督,敢于纠偏;任免监督,勇于说话;评议监督,贵在较真;执法监督,旨在唯实。
四戒捧
近年来,随着人大制度的健全,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地位作用越来越加强,人大意识越来越浓厚,人民群众视人大为靠山,有事找人大反映,有意见找人大提,有不平事找人大倾诉,把人大当成了替人民说话的地方,真心希望人大强起来,硬起来。面对好的形势,人大常委会主任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飘飘然,不能得意忘形,特别要戒捧,不能在赞歌中失去权威,在喝彩中弱化职责,丢掉理性。应该做到:
一是知高知低。人大常委会主任切勿囫囵吞枣、机械地理解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权力,甚至将权力、职责无限夸大,要对自己的工作有清醒的界定。
二是知重知轻。人大工作外延和内涵非常丰富,伸缩性很强,哪些该为,哪些不该为,人大常委会主任心中须有一本明白账。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懂得轻重。职责内的事,再轻也要看重,用“举轻若重”的韧劲为之。
三是知著知微。人大常委会主任必须立足全局,胸有大局,谋划全局,做到仰天俯地,泰然处置。仰天,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民主集中制,精通法律、政策,还要懂科技、管理、历史等知识,能把“上头”吃透,这就叫知著。知微,就是要走群众路线,对下情吃得准,对老百姓的脉搏把得准,变化着的情况握得准。
四是知创知守。在人大工作中,遵守程序是基础,但光守不创就没有活力和生命力;创新工作是必须的,但光创不守,就会违反程序,或者造成不规范。知创知守就是要重程序、重规范,还要带情融入,有情操作。
五戒杂
作为权力机关,人大工作涉及面宽,内涵丰富,啥都想干,啥都要干,势必会陷入事无巨细、眉毛胡子一把抓之中。人大常委会主任要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该亲自干什么,不该亲自干什么。在工作方法上,该抓的,即使事小,也要举轻若重,既能入手其内,又能出手其外。在领导艺术上,既能运筹帷幄,指挥好,又能独具匠心,灵活穿插。在工作上,既能看得准拿得起,又能理得清放得下。
六戒锢
做到这一点,需解决好两个满足:
一是满足已有的知识。人大常委会主任很多是从党政班子转过来的,经验比较丰富,各方面的知识又都具备,在“火线”上摸爬滚打过。到了人大,觉着精力、经验、知识过剩,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不重视钻研新业务,学习新知识,老活套新事,老脑筋谋新业,新瓶装陈酒,位置摆不正。
二是满足已有的辉煌。辉煌是人格魅力、人的能力、人的知识、人的创造,加之一定的工作平台显现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人的本身力量与工作条件、环境相结合,才能产生辉煌。做一个合格的人大常委会主任,要求不断地探索,不断地进步,将过去的辉煌作为下一步工作的起点,认真总结经验,不断地探索和创新,才能充满活力,辉煌一生。
来源:中国人大 2006年第12期
一戒卑
自卑是立身大忌,人大工作者的障碍。一是不能把自己看低了。看低了,工作就没有希望了。二是不能把自己看轻了。看轻了,工作就没活力了。三是不能把自己看淡了。看淡了,工作就少了创新。人无激情就会萎靡,工作无激情就没“活力”。克服“自卑”思想,关键是焕发工作激情。
我认为,应用两种态度来完善自己。一是立志干点事。主动性尤为重要。若整日萎顿,缺少“干点事”的态度,得过且过,熬天混日,一届五年很快便会从身边悄悄滑过。过去对敬业干事的人有“闲不住”的赞誉,从事人大工作的同志,应该大力弘扬这种精神,不能空等空熬白了头。二是用心做点事。人大工作者不能当小磨,拨拨转转;不能做“提线木偶”,任人摆布。要多思谋、多用心,知道该干什么,怎样干,如何才能干好,做到眼中有物,胸中有数,手中有活,踏踏实实地去做。若有“荣辱不惊,笑看庭前花开花落;物利两忘,漫望天上云卷云舒”的境界,就会觉得人大工作大有可为。
二戒软
就人大常委会主任而言,我认为做到这点,要着力破除三种思想:一是大满贯。人大常委会的领导多是从党委、政府过来的,阅历丰富,处事谨慎,又有一定威望,到了人大后,部分人或多或少有“圆圆满满”聊此余生的思想,追求“圆满”的政治生涯,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缺少开拓创新的朝气。二是怕得罪人。做人大工作不认真思进,就会流于形式,不是干打雷,就是雨过地皮湿。讲认真就要见人见事,就要触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就会得罪一部分人。三是享清闲。有人认为,到了人大,前程就顶了头,升职无戏,换岗无望,上进心、进取心在一些人身上明显减弱,不是角色转换的慢,就是思想不到位,未劳先衰,过早过多地考虑退休之事。
戒软,我认为应该:公心唯上。“民不服我能而服我公”。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如何,民心民意才是最高标准。公心就是人民之心。“衙斋卧听潇潇竹,疑是民间疾苦声”。时时刻刻想着人民,装着人民,着眼人民,为着人民,通达政情民隐,读懂人民,站起来当伞,俯下去做牛,才能旗帜鲜明地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才能实实在在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才能理直气壮地代表人民行使好管理国家政务事务的权力,才能扎实有效地为人民办好事、解难题、谋实利。
再有,公权用足。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的是公权,不是某个人、某个组织、某个团体的权力。用好公权,必须慎之又慎,不能随心所欲,更不能个人说了算,必须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而不是某个人、某个团体利益。只有这样,履行职权才是有根之木,有源之水。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走群众路线,这是人大工作的根本原则。必须坚持按宪法和法律办事,遵程序,按章程,进行阳光操作,履行职权才能经得起历史、人民的考验。必须坚持既不越权,又不失权;既到位又有为;既能发现问题,触类旁通,又敢于纠偏;既积极支持“一府两院”工作,又敢于进行监督,居权有为,履行好职责。
三戒虚
对人大常委会主任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一是从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来讲,没有量化的考核指标,干好干坏主要靠自身的素质、水平和事业心,靠人民的评判和鉴定。二是从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内涵和外延来讲,怎样行使权力,怎样履职,有宏观的规定,没有具体的诠释,主要靠自己理解后结合实际行使。三是从人大工作环境来讲,如何接受党委领导,处理好与“一府两院”的关系,把握很关键、重要,处理好了,工作就能得心应手。四是从方方面面的关系来讲,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地位、作用认识还有待于深化。它既需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全社会共同创造良好的氛围。
我认为戒虚,首先要破除“患得患失”思想,树立“不履职就是失职、渎职”的理念;其次破除“单纯讲程序,不讲效果”的虚无缥缈工作法,树立“规规矩矩走程序,扎扎实实抓工作,明明白白要效果”的理念;第三要破除“不切实际、不得要领、不问病效”,只做表面文章的形式主义,树立“到位、有为、有威”的理念;第四要破除“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花拳绣腿式的工作法,要睁开眼睛看世界,细嚼烂咽他人经,熟知弄懂宪法和法律,因地制宜创新自己。
杜绝靠虚功作秀彰显政绩,应在工作中做到:一是审议细化。审议的重点要紧贴大局,紧扣要务,紧系人民,把议题选准、选实,不审心中无底的报告。审议时,给常委会组成人员讨论发言时间,畅所欲言,不把审议工作开成评功摆好的表彰会,不作无的放矢的决定。二是视察深化。视察活动要避免形式主义,杜绝“浮光掠影”,要到一线、到现场,真正发现问题,切实取得视察
实效。三是监督硬化。把敢于监督和善于监督相统一,纠偏与支持相结合。讲人性,但不能徇私情;讲刚性,但不能没尺度;讲弹性,但不能和稀泥;讲柔性,但不能无作为。工作监督,倡导问责;视察监督,敢于纠偏;任免监督,勇于说话;评议监督,贵在较真;执法监督,旨在唯实。
四戒捧
近年来,随着人大制度的健全,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地位作用越来越加强,人大意识越来越浓厚,人民群众视人大为靠山,有事找人大反映,有意见找人大提,有不平事找人大倾诉,把人大当成了替人民说话的地方,真心希望人大强起来,硬起来。面对好的形势,人大常委会主任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飘飘然,不能得意忘形,特别要戒捧,不能在赞歌中失去权威,在喝彩中弱化职责,丢掉理性。应该做到:
一是知高知低。人大常委会主任切勿囫囵吞枣、机械地理解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权力,甚至将权力、职责无限夸大,要对自己的工作有清醒的界定。
二是知重知轻。人大工作外延和内涵非常丰富,伸缩性很强,哪些该为,哪些不该为,人大常委会主任心中须有一本明白账。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懂得轻重。职责内的事,再轻也要看重,用“举轻若重”的韧劲为之。
三是知著知微。人大常委会主任必须立足全局,胸有大局,谋划全局,做到仰天俯地,泰然处置。仰天,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民主集中制,精通法律、政策,还要懂科技、管理、历史等知识,能把“上头”吃透,这就叫知著。知微,就是要走群众路线,对下情吃得准,对老百姓的脉搏把得准,变化着的情况握得准。
四是知创知守。在人大工作中,遵守程序是基础,但光守不创就没有活力和生命力;创新工作是必须的,但光创不守,就会违反程序,或者造成不规范。知创知守就是要重程序、重规范,还要带情融入,有情操作。
五戒杂
作为权力机关,人大工作涉及面宽,内涵丰富,啥都想干,啥都要干,势必会陷入事无巨细、眉毛胡子一把抓之中。人大常委会主任要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该亲自干什么,不该亲自干什么。在工作方法上,该抓的,即使事小,也要举轻若重,既能入手其内,又能出手其外。在领导艺术上,既能运筹帷幄,指挥好,又能独具匠心,灵活穿插。在工作上,既能看得准拿得起,又能理得清放得下。
六戒锢
做到这一点,需解决好两个满足:
一是满足已有的知识。人大常委会主任很多是从党政班子转过来的,经验比较丰富,各方面的知识又都具备,在“火线”上摸爬滚打过。到了人大,觉着精力、经验、知识过剩,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不重视钻研新业务,学习新知识,老活套新事,老脑筋谋新业,新瓶装陈酒,位置摆不正。
二是满足已有的辉煌。辉煌是人格魅力、人的能力、人的知识、人的创造,加之一定的工作平台显现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人的本身力量与工作条件、环境相结合,才能产生辉煌。做一个合格的人大常委会主任,要求不断地探索,不断地进步,将过去的辉煌作为下一步工作的起点,认真总结经验,不断地探索和创新,才能充满活力,辉煌一生。
来源:中国人大 2006年第12期
编 辑: 系统管理员
责 编: 苏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