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治天地 > 法治社会

“扫黄打非”活动力度大规模大声势大

全国集中销毁侵权盗版制品及各类非法出版物

来源: 人民日报  浏览字号: 2009年04月23日 08:26

  人民日报北京4月22日电(记者张贺)为迎接“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展示我国打击侵权盗版的重要成果,表明中国政府保护知识产权的立场和决心,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22日10时,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组织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同时举行了2009年全国侵权盗版制品及各类非法出版物集中销毁活动。在北京主会场,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副组长、新闻出版总署署长、国家版权局局长柳斌杰宣布销毁活动开始,并启动全国千万市民“打击侵权盗版,保护知识产权”签名活动和“拒绝盗版、从我做起”绿书签发放活动。

  这次销毁活动有三个特点:

  一是力度大。今年的销毁活动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在北京主会场,北京市“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及成员单位的负责同志,北京市各执法部门的工作人员及各界群众代表,美国、法国等国家驻华使馆文化参赞、知识产权保护官员,美国电影协会、国际唱片业协会等相关国际组织驻华机构代表等400余人共同参与了销毁活动。其他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销毁活动分会场,也都有省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和“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的主要负责同志参加。

  二是规模大。今年全国销毁的盗版及走私音像制品、盗版软件及电子出版物、盗版图书及非法报刊等,总量达4685万件。销毁数量超过100万件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17个,一些西部省份如四川、内蒙古、贵州也都达到了相当规模,“扫黄打非”工作上了新的台阶。

  三是声势大。此次集中销毁活动在全国31个省份同时展开,除了销毁活动外,现场还将同时启动全国千万市民“打击侵权盗版、保护知识产权”签名活动和发放“拒绝盗版、从我做起”绿书签活动。此外,各地还陆续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形式各样的反盗版宣传活动。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认真履行对国际社会的承诺,高度重视打击侵权盗版、保护知识产权工作,并把这项工作作为国家战略来抓,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工作体系。制定完善“一法七条例”等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文化市场长效监管机制,组建成立基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始终保持打击侵权盗版活动的高压态势。

  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蒋建国同志在销毁活动讲话中指出,新闻出版总署将通过改革创新、加强管理、降低成本等措施,提高正版文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同时面对侵权盗版日益严重的全球化、网络化、规模化趋势,他强调进一步加强国际间合作,共同打击侵权盗版犯罪活动。

  坚持不懈保护知识产权(短评)

  每年“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前夕,全国各地“扫黄打非”部门都要举行非法出版物集中销毁活动,表明我国政府对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我们保护知识产权的态度是坚决的,任何侵权行为都是中国法律所不能允许的。

  铁杵成针、水滴石穿,20余年来,我们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工作,坚持不懈地对公民进行保护知识产权教育,维护合法权益,净化文化环境,支持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就。那种认为中国保护知识产权是权宜之计,从而对中国打击盗版、保护知识产权的态度持怀疑态度的看法,是不符合事实的,也是站不住脚的。

  中国持续开展“扫黄打非”、坚决保护知识产权,是促进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内在要求。我们深知,在知识经济方兴未艾的今天,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从根本上保护民族的创造力。因此,对于这项有益于国家与人民,受到各界大力支持的工作,我们将坚定不移地开展下去,决不会有丝毫动摇。

编 辑: 向航
责 编: 向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