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代表 > 代表风采

王正伟:转化让宁夏资源发生"裂变"

王健 连小芳

来源: 宁夏日报  浏览字号: 2008年03月15日 10:19

  

  昨天,全国人大代表、自治区主席王正伟接受本报记者专访。宁夏日报记者 王健 摄

    全国“两会”期间,记者在不同场合,不止一次听到全国人大代表、自治区主席王正伟关于优势资源开发转化的发言:宁夏能不能发展,发展得好坏,发展得快慢,关键取决于优势资源开发转化水平的高低。

  昨天,王正伟接受了本报特派记者的专访。

  记者: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在讲到今后政府工作思路和主要任务时,提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五个更加重视”,您对此有何思考?宁夏应该如何结合实际,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

  王正伟:听完温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感受最深的是:发展理念更加科学。从过去五年的发展可以看出,科学发展的理念已深入人心,科学发展的成果已赢得民心,科学发展观已成为全国上下推进发展的共识和自觉行动。通过这几天的审议和学习,既感到振奋人心又感到压力很大。今后关键是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宁夏资源优势的转化上做大文章、下大工夫。胡锦涛总书记去年4月视察宁夏时指出,要又好又快建设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这从战略的、全局的高度,指出了宁夏发展的实质,指明了未来发展的长远问题,为宁夏落实科学发展观定了位。

  我区是一个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最大的优势是资源,最大的制约是水。宁夏能不能发展,发展得好坏,发展得快慢,关键取决于优势资源开发转化水平的高低。我们要实现GDP、地方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外贸进出口 “五个翻番”目标,推进跨越式发展,必须高水平地抓好优势资源转化战略。

  记者:您能介绍一下“资源转化”战略的具体内容吗?

  王正伟:具体地讲,就是要实施好“五个转化”。一是实施农业优势资源的开发转化,打造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区。二是实施能源化工优势资源的开发转化,打造“两型”强势工业区。三是实施沿黄经济地理优势资源的开发转化,建设沿黄城市群(带),打造“黄河金岸”强势经济区。四是实施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优势资源的开发转化,打造塞上旅游强区。五是实施民族经济和空域交通优势资源的开发转化,打造面向穆斯林国家开放的前沿阵地。

  记者:我们知道,农业是宁夏的传统优势,实现农业优势资源的开发转化,重点和突破口在哪里?

  王正伟:在确保农村基本政策不动摇,确保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确保粮食总产不降低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我区水利、光热、耕地和农畜产品绿色、纯天然、无污染等农业资源优势,调整种植结构,改善物质技术条件,提升产业化水平。农业资源的转化,重点要在现代农业上做文章,做好特色农业、设施农业、高效农业。重点培育枸杞、马铃薯、清真牛羊肉、奶牛、蔬菜、硒砂瓜、高酸苹果、红枣、葡萄、水产十大特色产业,以提高农业的产出为突破口,把宁夏建成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区,占领绿色有机农产品市场制高点,使宁夏成为上海、香港等大城市的后花园和绿色无公害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实现农业优势资源的转化。

  记者:把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王正伟:宁夏最大的优势是资源,资源组合优势明显,开发前景广阔。年可利用黄河水40亿立方米,占分配总量的10%左右;已探明煤炭储量309亿吨,居全国第5位,与山西、陕西、内蒙古并列为煤炭主采区。其中宁东煤田探明储量273亿吨,被列为国家6个优先开发的亿吨矿区之一;现有大中型发电厂12座,年发电量393亿千瓦小时,人均6550千瓦小时,居全国第一;探明矿产资源50多种,人均自然资源潜值为全国平均值的163.5%,居全国第5位。目前的关键是怎样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我想,要依托宁夏富集的煤炭、油气、有色矿产等资源,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抓好“三大任务”:一要做大基地,又好又快建设宁东(太阳山)能源化工基地,加快建设新材料产业基地,使其成为再造一个宁夏工业的“腾飞两翼”。二要做大产业集群,重点发展壮大能源、化工、新材料、装备制造、农副产品加工和高新技术产业,使产业集群成为新型工业化的“中坚脊梁”。三要做大骨干企业,集中培育50户销售收入“过十超百”的亿元企业,使骨干企业成为宁夏新型工业化的“动力引擎”。

  记者: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沿黄城市群(带)”战略,“黄河金岸”成了热门话题,您能不能介绍一下“沿黄城市群(带)”的规划和措施。

  王正伟:目前,自治区建设厅等单位正在制作招标说明,准备向国内外招标,来做沿黄城市群(带)的规划。“天下黄河富宁夏”。守着这样一条富民河,我们一定要大有作为,像建设大银川一样建设沿“黄城市群(带)”。通过建设滨河大堤、景观大道、旅游长廊、经济走廊,充分挖掘、整合、壮大宁夏沿黄河地区的地理景观、交通物流、历史文化、城市建设等优势资源。出大手笔、拿大举措,以同城化为突破口,突出沿黄城市的特色,推进规划编制、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区域市场、生态建设和市政服务“六个一体化”建设,打造强势经济圈,提升宁夏的城市化水平,进一步增强“沿黄城市群(带)”对全区的带动力,对周边省区的辐射力,促进宁夏的跨越式发展。

  记者:这些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宁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如何通过资源转化,把宁夏的旅游做大做强?

  王正伟:前不久,中国权威地理杂志《中国国家地理》公布了由8位院士与一位学部委员组成评审委员会,以及公众通过网络手机投票,评出的十大“新天府”。宁夏平原与成都平原、台湾嘉南平原、苏北平原等十个地区被评为“十大新天府”。古老的黄河文明,浓郁的回乡风情,神秘的西夏历史,雄浑的大漠风光,构成了具有多样性、差异性和独特性的旅游资源。这些旅游资源也存在转化为经济优势的问题。一要在特色上下工夫。通过外引内联,深度开发“两山一河”(贺兰山、六盘山、黄河)、“两沙一陵”(沙湖、沙坡头、西夏王陵)、“两文一景”(西夏文化、伊斯兰文化、塞上江南景观)等景观。二要在融合整合上下工夫。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没有文化的旅游就没有魅力,没有旅游的文化就没有活力。要把旅游和文化有机结合,借鉴深圳华侨城“龙凤舞中华”、山东曲阜“杏坛圣梦”、云南昆明“梦·云南”等旅游文化剧目的成功经验,大胆探索引进美国百老汇“一个剧目、一家公司、一个团队”的运作模式。深入挖掘回族服饰、回族舞蹈、回族音乐,运用花儿、说唱、回族舞剧等民族艺术表现形式,打造特色鲜明的旅游文化剧目,激活宁夏旅游文化演出市场。由政府投资打基础,做支撑,引进大企业,以开放的眼光、开放的胸怀,做大做强宁夏旅游业。三是要在宣传上下工夫。结合50大庆,坚持“南下北上”、“走出去,请进来”,通过中央电视台等媒体掀起宣传热潮,进一步提升宁夏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我相信,通过这些有效措施,“塞上江南·神奇宁夏”的旅游品牌是一定能够叫得更靓,叫得更响。

  记者:宁夏地处内陆,既不沿边,也不靠海。如何实施民族经济和空域交通优势资源的开发转化,打造面向穆斯林国家开放的前沿阵地?

  王正伟:这主要基于三点考虑:一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以空港经济为代表的现代物流体系的突飞猛进,使内陆开放成为可能,为内陆地区扩大对外开放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二是立足回族自治区的独特优势,我们在发展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等民族特色经济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中东、东南亚穆斯林国家的经贸文化交流不断强化;三是宁夏具有非常好的空域交通资源,将一幅中国地图两对折,银川的位置处于中心,宁夏在国内1800公里以内是中心地域,在东南亚3000公里以内是趋于中心地域,非常适合搞空港物流。现在银川河东机场航空口岸已经开通,空港、陆港物流中心正在加快建设。同时,随着宁夏高速公路网、铁路网的快速建设,宁夏在全国陆路交通体系中“通边达海、承接南北、贯通东西”的枢纽地位日益凸现。“打造面向穆斯林国家开放的前沿阵地”,就是要立足这些优势,巩固、挖掘、发展这些优势,在三个方面不懈努力:一要积极发展空港经济,加快形成陆路、空路高效衔接的现代综合物流体系,打造中国与穆斯林国家之间低成本物流通道。二要办好国际回商大会,吸引穆斯林国家来宁设立商务机构,打造中阿商贸投资的活跃平台。三要有针对性加强招商引资,吸引兄弟省区的穆斯林用品产业向我区聚集,在世界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业中打响“宁夏制造”的品牌。只要我们立足实际,发挥优势,创造性地统筹对内、对外开放,在对外开放中促进对内开放,在对内开放中推动对外开放,我想,“面向穆斯林国家开放的前沿阵地”,一定会成为宁夏人的现实。

  记者:刚才您谈的“五个转化”,是非常好的思路,下一步怎样把这“五个转化”落到实处?

  王正伟: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自治区党委提出跨越式发展战略。作为政府,如何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践科学发展观?实现跨越式发展?如何把“五个转化”落到实处?那就是要以提高执行力为突破口,大力加强政府的效能建设,使我们的政府变成服务型的政府、为民和务实的政府。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要求 “按照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的要求,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从去年9月我们开展了政府效能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下一步,我们要把自治区有关厅局的职能集中到本部门的一个处室,办事的人找到这一个处就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建立自治区政务服务中心,实现一站式服务,需要办理的事项都在窗口办理。这样我们考核各厅局的工作,就是通过这样一个窗口来考核,通过老百姓和外面的客商的评价来考核。同时,为了提高政府的执行力,今年我们作出对政府所有的厅局实行目标管理考核,既要完成党委、政府安排的任务,又要听取老百姓和社会各方面的评价,还要看各厅局工作创新情况、在自治区有名次、有位置、有创新、有实效,按照百分制来考核进行排名,来推动我们各方面的工作向争一流的方向去努力。

  今年自治区面临着加快发展的千载难逢的机遇,一是自治区成立50周年,国家支持我们实施一批大项目。二是国务院派出了由27个部委、150多人组成的调研组,要拿出一个支持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以自治区成立50周年为抓手,推动宁夏的工作有个大发展、大跨越。(宁夏日报北京3月14日电)

编 辑: 温泉
责 编: 温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