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汕省人大代表肯定汕扶贫助残等取得成效
汕头日报讯(记者陈静莹、李凯、林馥盛、魏盼生)昨天是省人大代表活动日。昨天在汕省人大代表分为4个小组分别召开座谈会,就我市的教育扶贫、济困助残、外来员工合法权益保护、城乡饮水等民心工程实施情况听取意见。
据了解,在教育扶贫方面,近几年来,我市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以“免、减、助、帮、扶”各种形式相结合为特征的教育扶贫帮困助学体系,取得一定成效,从2003年以来,全市受益于人均年纯收入1500元以下农村困难家庭子女义务教育阶段书杂费免收制度的中小学生达135527人,受助金额近5000万元。在济困助残方面,我市目前有22800多户57000多名困难群众纳入低保范围,其中残疾人所占比例近40%,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维权、生活保障等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程得到积极推进。在外来员工合法权益保护方面,我市对外来员工的合法权益提供法律保障,加强外来工管理和服务,制定出最低工资标准,在改善外来工的就业环境,加强执法监督,解决企业拖欠工资等问题上下大力气,并且多方面筹集力量解决因学位紧张而引起的外来工子女受教育问题,切切实实为外来工办实事。在城乡饮水方面,从2002年以来,我市通过计划实施榕江片水厂等11项水改工程,达到了基本解决全市相当部分农村群众饮水难的问题。11项工程总投资54858.21万元,目前榕江水厂、龙溪水系供水工程、秋风水系供水工程和南澳圆墩水库引洪工程、供水渠道防渗工程、供水设施配套工程等已完工投入使用,解决了我市62.6万人的饮水难问题。
参加活动的省人大代表充分肯定了我市在上述几项民心工程实施中所取得的成效,并对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来源:汕头日报 2005-5-26
中国人大网 2005年5月26日 责任编辑 唐志强
据了解,在教育扶贫方面,近几年来,我市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以“免、减、助、帮、扶”各种形式相结合为特征的教育扶贫帮困助学体系,取得一定成效,从2003年以来,全市受益于人均年纯收入1500元以下农村困难家庭子女义务教育阶段书杂费免收制度的中小学生达135527人,受助金额近5000万元。在济困助残方面,我市目前有22800多户57000多名困难群众纳入低保范围,其中残疾人所占比例近40%,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维权、生活保障等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程得到积极推进。在外来员工合法权益保护方面,我市对外来员工的合法权益提供法律保障,加强外来工管理和服务,制定出最低工资标准,在改善外来工的就业环境,加强执法监督,解决企业拖欠工资等问题上下大力气,并且多方面筹集力量解决因学位紧张而引起的外来工子女受教育问题,切切实实为外来工办实事。在城乡饮水方面,从2002年以来,我市通过计划实施榕江片水厂等11项水改工程,达到了基本解决全市相当部分农村群众饮水难的问题。11项工程总投资54858.21万元,目前榕江水厂、龙溪水系供水工程、秋风水系供水工程和南澳圆墩水库引洪工程、供水渠道防渗工程、供水设施配套工程等已完工投入使用,解决了我市62.6万人的饮水难问题。
参加活动的省人大代表充分肯定了我市在上述几项民心工程实施中所取得的成效,并对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来源:汕头日报 2005-5-26
中国人大网 2005年5月26日 责任编辑 唐志强
编 辑: 系统管理员
责 编: 刘静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