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河源全国、省人大代表视察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推进“三大崛起” 建设幸福河源
陈建华在向人大代表“讲解”汉能项目。该项目首期工程将于下月投产。黄赞福 摄
河源日报讯(记者董福军)昨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驻河源的全国人大代表和河源选出的省人大代表,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集中视察,为我市推进经济、生态和文化“三大崛起”,建设幸福河源把脉支招、建言献策。省人大代表、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建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黄少良、李为民出席视察活动。
看工业项目:
大项目好项目让人深感震撼
作为我市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市高新区去年工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今年又瞄准了300亿元大关。昨日下午,全国、省人大代表视察的第一站就选择了这里。在河源龙记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宽敞的厂房、先进的设备、领先的技术吸引了代表们的注意。龙记集团是世界四大模架制造商之一,河源龙记是龙记集团在国内最大的生产基地,2010年,实现产值近20亿元。
总投资210亿元的汉能项目是河源建市以来投资额最大的项目,厂房内工人们正在紧张地进行设备安装和调试,首期工程将于今年7月投产,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00亿元以上,创造税收15亿元。“河源吸引到这么好的项目落户,最大优势是什么?”一位人大代表问道。陈建华回答说,最主要的是河源拥有丰富、优质的石英砂资源,汉能项目的落户,是河源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的一个样本。
投资45亿元的东江·巴登城项目是河源反梯度产业承接的高端旅游项目,该项目集客家文化、生态旅游、金融保险服务于一体,首期工程将于明年完工,15年的投资回收期内可上缴税收约25亿元。
从龙记、汉能、中晶、西可通信到东江·巴登城,这些项目给人大代表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过去几年,这批落户河源的好项目、大项目让人深感震撼啊。”
看园区环保: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实现双赢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一进市高新区,这块标语牌格外醒目。这就是河源始终秉承的发展理念。随着河源工业的快速发展,对环境保护带来了挑战和压力,河源作为广东省的生态发展区,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是很多人大代表关注的问题。
在城南污水处理厂,工作人员介绍说,占地8万平方米的污水处理厂,有一个3万平方米的湿地公园。一期项目于2009年1月正式运行,是全省同类型产业转移园中率先投入使用的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以市高新区为中心,覆盖了整个城南片区。“污水处理后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怎么处理?”几位人大代表问道。在湿地公园旁出水口,呈现在人大代表们面前的是一池清澈的水。“处理后的水从外表看与矿泉水都差不多啊。”一位人大代表笑着说。
工作人员介绍说,经过处理后的出水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Ⅱ、Ⅲ类标准,目前出水直接排入东江作为生态补偿水,待中水回用管网建成后,出水将全部用作河源电厂冷却用水和市高新区景观、绿化用水,真正实现“零排放、再利用、资源化”的目标。“河源不仅经济指标争先进位,环境保护更是丝毫不松,为保护下游饮水安全作出了贡献。”一位人大代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