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代表 > 代表活动

问诊把脉 助推“中国酒城”发展

四川省全国人大代表赴泸州市进行专题调研

形成3份调研报告、2件代表建议将送交全国人大常委会

来源: 四川人大网  浏览字号: 2010年05月27日 10:47

代表们在泸州轻工业园区调研园区的规划和发展情况

代表们认真听取泸州市委、市政府的有关专题汇报

泸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朱以庄(中)向代表们汇报有关情况

   5月24-25日,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的要求和省人大常委会的安排,我省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专题调研组赴泸州市就成渝经济区城市群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名优酒的发展与保护、泸州港保税区建设等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在为期2天的调研中,代表们听取了泸州市委、市政府有关专题情况汇报,深入到泸州轻工业园区、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泸州港国际集装箱码头和百子图文化广场等现场进行了调研,形成了3份调研报告和 2件代表建议。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财经委员会委员侯义斌;东方电气集团公司董事长王计;自贡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海林等23名全国人大代表参加调研。泸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朱以庄也以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全程参与调研。

  在泸州轻工业园区,代表们冒着高温酷暑,查看了园区正在施工建设的现场和部分入驻企业的厂区并听取了园区相关负责人的情况汇报,称赞园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飞速发展速度。

  在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北区已入驻企业74家,占地4250亩的南区,一片忙碌的工地,一栋栋拔地而起的酒窖和厂房,不断地吸引着代表们的眼球。酿酒园区、灌装园区、国家级酿酒技术科研中心等等配套规划项目一应俱全,“一座中国酒谷”即将全面开花结果,代表们对园区的运作模式和发展定位给予了充分肯定。

  来到泸州国际集装箱码头,宽阔的长江边上,林林总总的各色集装箱整齐一字排开,代表们兴致勃勃地了解泸州港运输情况和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规划布局以及打造长江上游百万标箱大港的建设情况。

  通过实地调研和听取有关汇报,代表们一致认为,近年来,泸州市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不断完善发展思路,区域功能定位准确,发展目标宏伟大气,培育优势产业力度不断加大,经济社会发展和交通枢纽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效。

  “风过泸州带酒香。”在泸州这座“酒以城名、城以酒兴”的历史文化名城,如何促进名优酒的发展和保护,是代表们十分关注的一个调研内容。尽管泸州酿造白酒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但限于目前国家层面对酒类产品特别是名优酒类的知识产权,一直缺乏完整、规范、统一的法律法规保护体系等因素影响,酒业长远发展壮大倍受制约。代表们认为,除了建议国家给予政策支持、完善立法外,泸州应进一步深挖酒资源的文化深度和历史厚度,运用高科技保护好名优酒的知识产权,打好“中国酒城”、“中国白酒金三角”核心腹地这张品牌,延长产业链、走向国际市场。

  经济大发展,交通需先行。泸州市地处川滇黔渝结合部,长江、沱江交汇处,境内有较为完善的水陆空立体交通体系,发展前景可观。当前,成渝经济区挂上“国”字头,区域经济展翅腾飞正当时。代表们建议,泸州要抓住当前成渝经济区发展的机遇,以大通道建设为突破,着力打造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以产业园区为载体,着力打造优势产业基地;以扩大开放为重点,着力打造四川东向、南向开放的桥头堡;以改善民生为抓手,着力打造和谐美好新泸州。

  调研活动结束后,形成的3份调研报告和“关于尽快制订出台名优酒保护促进条例的建议”、“关于设立四川泸州保税港区的建议”等2件代表建议,将随即送交全国人大常委会。(李兴文 图/文)

编 辑: 李杰
责 编: 李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