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怀化小组专题调研新农村建设
9月23日至24日,全国人大代表怀化小组就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了为期两天的专题调研。全国人大代表、市委书记李亿龙为调研组组长,全国人大代表、麻阳石羊哨乡李家村党支部书记傅锡和,全国人大代表、通道一完小校长蒙兰凤参加了调研。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杨方明,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石希欣,副市长谢宏有等陪同调研。
调研组一行先后深入芷江公坪镇顺溪铺村、麻阳岩门镇大路坳村进行了实地考察,分别听取了两县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汇报,并与县、乡、村干部及农民群众开展座谈、交换意见。代表们高度负责,认真履职,既认真听取各地干部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探索的好路子、积累的好经验,又诚恳地帮助分析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所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并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建议和对策,表示就有关问题形成专题报告,积极向上级反映。
调研中,李亿龙对芷江、麻阳的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就如何进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提出六点意见。
一要有新农民。在生产力诸多要素中,人的因素是最重要的。建设新农村必须依靠农民群众这个主体,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进一步健全培训机制,有针对性开展培训工作,全面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二要有新产业。农村的发展,根本还是在于农业生产力的提高。新农村不仅应该有新的村庄,而且应该有新的产业。要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标准化农业、高科技农业,培育发挥本地优势、具有本地特色的农业产业。要通过有效集约土地,采取“公司+农户”、“专业合作组织+农户”、“行业协会+农户”等形式,实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社会化服务,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要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发挥政府在劳务输出中的引导作用,做好农民外出务工的组织、培训和服务工作,实现剩余劳动力的有序、有效转移,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三要有新机制。要不断完善有利于农业农村发展的体制机制。要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要加快土地流转,促进集约经营。要逐步改变户为单位、小块耕种、粗放经营为特征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切实提高农业生产的集约化和规模化水平。
四要有新规划。建设新农村,规划是龙头,规划要先行。要对村庄建设、产业布局、公益设施配套进行详细规划,经村民代表大会通过后,严格实施。要帮助农民规划设计体现地域特点、民族特色的房屋建设图纸,引导农民建设一个自己喜爱的新村庄。
五要有新风尚。要通过加强教育引导、丰富文化生活、完善村规民约,大力倡导爱国爱家、勤劳致富、遵纪守法、乡邻和睦的新风尚,形成积极向上、文明健康、社会和谐的良好乡风。
六要有新体系。要建立健全农技推广、信息服务、金融支持、疫病防治、风险防范、社会救助等服务体系,让公共财政覆盖到农村,让公共服务延伸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