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监督 > 执法检查

陈斯喜:应该把监管重点放在餐桌前的产品

来源: 中国人大网  浏览字号: 2011年06月30日 13:23

    中国人大网讯 2011629日下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分组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食品安全法实施情况的报告。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卫生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部、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8个部门的有关负责同志到会听取意见、回答询问。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陈斯喜说,食品安全工作涉及到每一个人,是一项很重要的民生工作,同时也涉及到我国的经济发展,可以说是检验我国科学发展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每次查处一个食品安全事件就垮掉一个企业,甚至是垮掉一个行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也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食品安全工作既要从关注民生的高度来认识,同时也要从科学发展的高度认识。

    陈斯喜说,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食品安全工作非常重视,2009年通过了新的食品安全法,当年就进行了执法检查,去年又听取了食品安全专项工作报告,今年又再次进行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当年通过法律就当年进行了执法检查,这在全国人大工作中是前所未有的,一部法律通过以后年年开展监督工作,这也是前所未有的,充分体现出全国人大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国务院这几年对食品安全工作也是很重视的,食品安全法通过以后,国务院对这部法律的实施,采取了很多措施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建立了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食品安全综合治理也取得了积极的成效,风险监测预警能力有所加强,配套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取得了一些进展,总体看,这几年食品安全工作是有成效的,有关方面对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是积极努力的,这一点值得肯定。

    陈斯喜说,但是也应该看到,现在的形势还很严峻,食品安全事件不时发生,老百姓对食品安全感到心有余悸,刚才前面几位委员也都谈到,现在老百姓不知道该吃什么不该吃什么,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造成这种情况,应该说原因是多方面的,监管体制机制不顺,监管力度不够大,还有企业的法律意识、道德水准下降、滑坡等等,这些都是重要方面。另一方面,与我国食品生产的特点也有关系,对监管工作如何适应这些特点提出了考验,这也是需要我们考虑的。

    陈斯喜建议。第一,食品安全应该把监管的重点放在终端产品,也就是餐桌前的产品的监管。食品安全的战线很长,涉及面很广,涉及点很多,我们当然要全方位地监管,但实际上很难做到。从田头到餐桌多方面的监管是很难的,所以如何提高监管效率很重要。我们还是应该把监管的重点放在终端产品,也就是放在餐桌前的产品监管上,加大餐桌前产品的检查力度。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方面是通过最终产品的检查、监督发现问题,及时要求下架,可以起到一种倒逼作用,促使生产企业加强自律。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地方保护主义,现在为什么出现那么多的问题,因为生产企业和当地政府利益密切相关,所以当地政府的监管积极性比较低,因为企业的发展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有好处,因此监管积极性不高。如果把监管重点放在餐桌前食品上就不一样了。就像出口产品那样,人家也不到我们的生产环节监管,而是在进口处把好关,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第二,要推动食品生产的规模化经营。我们国家现在不能一刀切消灭所有的小作坊,但是如何推动规模化经营,通过合作社等方式。推动合作化经营,这样标准的制定、加强自律就比较容易实现,监管起来也比较容易一些。

    第三,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一方面,要强化食品生产行业协会的作用,通过各式各样的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另一方面,消费者方面各式各样的组织也要参与到食品安全监督过程中来,这样,问题就比较容易发现。总之,食品安全政府要加强监管工作,但仅靠政府部门来抓是不够的,需要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政府部门的监管要抓住重点,抓住重点环节加大监管的力度。

编 辑: 苏大城
责 编: 杨胜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