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斯喜:节能要实现经济发展、群众生活、社会管理三个方式的转变
中国人大网讯 12月22日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举行分组会,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实施情况的报告。陈斯喜委员审议时说,听了华建敏副委员长的报告有两点体会:一是执法检查很深入,对这部法的执行情况检查的比较全面。二是这个报告实事求是,提出的问题实实在在,建议切实可行,是一个很好的报告。
陈斯喜说,提点看法。节能的工作非常重要,要做好这项工作,我认为重要的是要实现三个转变:
一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这是最重要的,如果不解决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这样一种发展方式,我们的节能工作就不可能取得大的进展。
二是群众生活方式的转变。现在追求物资享受、追求高消费、相互攀比现象很严重,这个问题不解决,我们的节能减排也很难收到实效。最近北京交通台17年台庆的时候提出了“3510”,应该大力宣传,大力提倡。我们现在也需要来一场“新生活运动”。我认为这个口号非常好,就是:“3公里走路,5公里骑车,10公里坐公共汽车。”
三是社会管理方式的转变。现在讲经济发展方式很粗放,实际上社会管理方式也很粗放。号召多,原则性要求多,喜欢一刀切,仍然习惯行政强制的方式,不精细,不能不同问题不同对待,不善于用引导的方式。比如大城市堵车问题是个普遍现象,解决这个问题,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很重要,但公共交通也是有限的,这就要考虑怎样把不同的人群引导到不同的交通工具上去,要考虑到地铁提供什么样的人坐,中巴提供给什么样的人坐,大巴提供给什么样的人坐,这就要求精细化,要有科学的论证。这样才能真正解决问题。还有用电的问题,现在总提浪费电现象严重,但是如何使老百姓节省用电,采取什么样的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来调控?在这方面缺乏具体的、可操作的措施。比如阶梯电价为什么不能尽快推行?特别是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这就要求行政管理部门多费一些力气来做这项工作。总之,转变社会管理方式,加强精细化管理,对节能工作也十分重要。此外,政府对各式各样的规划要求也是需要精细化的。比如新搬入的办公楼,当时设计的时候想装暖气片,但是如果装暖气片的话就不能安空调,如果不安空调夏天就会热,所以,最后只能二选一,要不就装暖气片,要不就装空调,我想开空调肯定是会比暖气的浪费更高一些。必须要精细化,各方面都需要转变,否则节能就很难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