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常委会气象法执法检查组在厦门检查时提出
气象法贯彻普及力度还需再加强
法制日报厦门(福建)9月2日电 记者席锋宇 全国人大常委会气象法执法检查组今天在福建省厦门市开始执法检查工作,这也是此次执法检查组检查活动的第一站。检查组成员提出,气象法在基层贯彻实施的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要利用地方条例颁布的契机,加强法制教育宣传,营造良好的气象法治环境。
厦门地理位置特殊,受海洋气候影响,气候灾害频发,防灾减灾任务艰巨。同时,厦门东南部与金门岛隔海相望,成为台商投资祖国大陆的聚集地。目前,全国唯一的两岸金融服务中心正在加快建设。厦门市副市长张灿民在厦门市实施气象法情况的汇报会上介绍,厦门市在气象法实施以后,结合厦门实际,加强学习宣传,健全地方法规。2007年出台了《厦门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办法》,明确将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纳入城乡规划,建立了气象探测信息资料共享系统,确立了防雷设计审核和技术审查分离制度,为推动厦门市气象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
8月30日,《厦门经济特区气象灾害防御条例》获得通过,将于10月1日起施行。条例针对厦门市气象灾害防御特点,从灾害预防、灾害监测与预报预警、灾害处置、灾害防御保障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针对厦门高发的雷暴灾害,条例细化了建筑物雷电防护装置的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程序,属全国首创。
据厦门市气象局有关人员介绍,今年,厦门市极端天气多发。入汛以来,经历了大暴雨、超强台风、热带风暴等多种极端天气的严峻考验。气象局及时启动重大气象灾害应急响应,发布天气信息快报,积极做好各类决策服务和公众服务。
在厦门有一档很受老百姓欢迎的电视节目《气象专家连线》,这档已经开播9年的节目一直是厦门电视台收视率很高、社会影响面较广的节目,由气象预报专家主持,在每晚黄金时间播出。在历年严重影响厦门的台风过程中,厦门市气象局与电视台一起展开每小时一次的“抗击台风气象直播连线”,为防台抗台提供最新、最快、最可靠的台风动态和防御信息。而在厦门卫视播出的闽南话节目——《海峡气象》,面对的是台海两岸说闽南话的观众,分析预报台湾海峡两岸城市天气,台湾海峡各海区以及海上航线天气,方便台海两岸人员往来,保障海上航线安全,为加强交流提供气象服务。
厦门市气象台副台长何歆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说,气象法实施以来,感受最深的一点是气象法规定气象探测条件受保护。气象探测需要开阔的视野,否则容易因为一些树木或者高层建筑留下观测盲区。气象法颁布后,厦门市政府积极作为,2006年制定了《厦门市气象设施规划》,强化气象基础设施建设和保护管理,确保气象探测信息的代表性、准确性和连续性。
厦门港作为世界集装箱港的前20强,每天进出港口的船只上千艘,港口作业异常繁忙。厦金航线2001年开通,12年来,运输旅客大概900万次。厦门市海事局指挥中心主任陈鹭锋介绍,气象对于海上运输而言,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基础环节。准确及时的气象监测能够提前预警,避免出现事故。气象法颁布后,陈鹭锋感觉到气象服务更加规范化、具体化,对于灾害性气候的预警能够更加及时准确。同时相应的方面都明确了法律责任,有力保障了气象工作的开展。
执法检查组成员、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在听取了厦门市气象工作汇报情况后建议,基层气象工作还需要继续加强领导,建立起完善有效的工作机制;应利用地方条例颁布和实施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加大对气象法的贯彻实施,同时真正把气象法律法规宣传纳入日常普法教育,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