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监督 > 审议意见

对构建现代农业体系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情况
报告的意见和建议

来源: 中国人大网  浏览字号: 2018年05月30日 16:05

4月2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审议了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受国务院委托所作的关于构建现代农业体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情况的报告,共有62人次发言。现根据会议发言情况,将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列席会议人员的主要意见整理如下。

出席人员普遍认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次会议听取审议国务院关于构建现代农业体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情况的报告,是全国人大常委会贯彻党的十九大确定的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力举措。出席人员指出,农业现代化仍是“四化同步”的短板,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乡村最为突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的重要思想,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在夯实农业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审议中,大家还提出了一些具体意见和建议。

许多出席人员指出,保障粮食安全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要增强忧患意识,不断提高农业生产能力,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确保我们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部分出席人员认为,保障粮食安全,关键是要确保粮食生产能力,必须坚守耕地红线,保护和建设好基本农田,完善财政补贴政策,维护种粮农民权益,加强科研创新,大力发展现代种业,促进农业全程机械化,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到实处。有些出席人员指出,中低产田改造提升空间大,收益高,应更加注重中低产田的改造。有的出席人员建议借鉴新疆建设兵团的模式,在一些自然条件较差但有开发利用空间的地区集中开辟农田,兴修水利,既能实现经济效益从“0”到“1”的突破,也有助于改善周边生态环境,还可以带动当地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一些出席人员指出,我国北方地区粮食主产区多,水资源约束较大,要加快发展节水农业,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科学布局干渠、支渠、斗渠、农渠、毛渠等农田灌溉设施,实现农田可持续生产。一些出席人员认为,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加强沟通协调,统筹衔接国内粮食收储和农产品进出口政策,既要避免国内粮食库存过多、财政负担过重,又要避免粮食进口对国内产业造成严重冲击,实现内外农产品供应的动态平衡。

有些出席人员认为,应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重视各类主要农产品品种的供求平衡,解决好农产品供求中的结构性矛盾,把握提高农产品质量这个关键,突出农业绿色化、优质化、品牌化,尽快实现农业由数量增加向质量提升转变。部分出席人员建议,应尽快建设国家农作物标准化种植体系,制定水稻、玉米、小麦等大宗农产品标准化种植规程,加强源头管控。同时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加快农户、企业、政府间信息的互联互通,实现从土地到餐桌全程监控,将质量兴农和食品安全真正落到实处。一些出席人员指出,应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通过“三品一标”认证,培育优质农产品品牌,打造高品质、有口碑的农产品“金字招牌”,引导更多农民生产绿色、有机、安全农产品。一些出席人员认为,我国农业种植业存在过度使用化肥现象,同时全国养殖业每年产生约38亿吨畜禽粪污,是很好的有机肥。建议各地因地制宜做好种植业与养殖业融合发展规划,推行种养结合,实现畜禽粪便转化为有机肥的资源利用,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双赢。有的出席人员指出,近期很多假冒伪劣有机肥进入市场,希望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加强有机肥市场监管。

一些出席人员表示,科技创新是提升农产品质量的有效途径,建议整合科技资源,联合农业科研院校和农业科技企业,共同致力于农作物新品种、农业高效节水、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研发,推动加工、物流、储藏等实用技术创新,推广使用滴灌、喷灌等先进节水技术,强化农业发展科技支撑。有的出席人员指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涉及科技、农业、知识产权、财政等多个部门,存在多头管理、转化不畅等问题,科研院所未能充分发挥农技推广职能。希望国务院及相关部门认真研究,破解制约农业科技转化的体制机制障碍,解决好农业科技与农业“两张皮”问题。一些出席人员提出,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技术优势,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建设农产品供给诚信、农业科技共享、农业科技人才招聘等网络服务平台,解决农业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

有些出席人员提出,应鼓励支持发展适度规模化经营,促进农业生产节本增效,加快农民职业化。有的出席人员认为,农业合作社是适度规模经营的有效载体,也是加快产业化发展的有力抓手,要推进企业与农户相结合的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建立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就业带动、保底分红、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让农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有的出席人员指出,成立农业合作社,其实股份合作远远超出专业合作的范畴。应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促进使用权要素的重组,培育鼓励新型经营主体,把农户、农场、合作社、企业、科研单位等融合到新的经营主体中。有的出席人员提出,应充分认识我国小农户将长期存在的客观现实,加强面向小农户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使小农户与农业现代化进程有机衔接。

一些出席人员建议,统筹一二三产业发展,把农业与工业、服务业融合起来,通过市场机制配置城乡生产要素,实现资源、资本、劳动力、技术等在促进农业发展上有机融合。一些出席人员认为,当前,我国农产品加工转化不足、产销脱节等问题突出,成为制约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瓶颈。建议各地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牧业,建设农产品产业聚集区,实现农畜产品就地转化和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和附加值。一些出席人员建议加快物流体系建设,提高组织化程度,有效解决县乡村物流不畅和特色农畜产品“处在深山人不知”、优质不优价等问题。部分出席人员提出,应加快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打造民宿乡村客栈田园综合体,满足人们对乡土文化、民俗风情、农家风味等方面需要。一些出席人员认为,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是农业产业发展的主力军,目前一些企业面临资金不足、资金链断裂等困难,难以为继,各地政府要制定实施相应扶持政策,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申请支农资金和项目,对购买农机设备等给予适当财政补贴。有的出席人员建议,借鉴欧美国家“生存物资不课税”等政策,对于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实行税收减免,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发展。

有些出席人员指出,发展现代农业,人才是最重要的资源。当前,农业后继无人问题日益严重,不少村子成为“空心村”,妇女和老人成为从事农业的主体力量。建议加大对国家“三农”政策的宣传,健全并落实相关鼓励措施,加强农技普及等农业生产服务,增强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信心,鼓励人才向农村和农业流动,推动人才返乡创业就业。有的出席人员建议各级政府加大对农业人才培养的投入和保障力度,支持农业类高等院校、职业学校发展,鼓励设立农业学科专业,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兴办农业职业院校,推进办学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有的出席人员建议,各级政府应完善产权保护政策,加快制定配套措施,把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和承包期再延长30年的政策落到实处,保护好、利用好土地这个农业农村发展的根本。一些出席人员指出,农业容易受自然灾害影响,2017年国家实行大灾保险试点,收到良好效果,建议尽快总结试点经验,加以推广,同时抓好今年的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保障种粮农民利益。有的出席人员建议,政府财政应加大对农牧业保险的补贴力度,降低农民的承保费用,鼓励更多保险机构开展对农保险业务,通过扩面、提标、增品,扩大保险覆盖面。有的出席人员指出,农业产业化建设周期长、成本高、风险大、收益低,融资难问题突出。建议加大金融支农改革力度,加强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创新,建立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金融机构服务乡村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

会前,为配合本次会议听取和审议国务院关于构建现代农业体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情况的报告,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开展了专题调研,在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深入研究论证的基础上,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并印发会议。出席人员普遍认为,全国人大农委的调研报告内容丰富、评价客观,所提建议务实中肯、专业性强,希望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处理。

编 辑: 王伟
责 编: 张绍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