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昌智:保持冷静、实事求是地应对金融危机
特邀嘉宾: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民建中央主席 陈昌智
主持人:人民日报记者 王 尧
主持人:您曾经说过,民主党派要做好参政议政这篇大文章。请您给我们具体介绍一下民建做这篇“大文章”的方法。
陈昌智:要搞好参政议政,首先要进行调查研究,找准课题。2008年,民建中央做了四个课题:关于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关于解决普通工薪阶层的住房问题、关于能源价格体制改革、关于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问题。我带队做了关于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课题,带着民建的专家学者到重庆、浙江调研了各一周,民建的各省级组织提供了很多材料。回来后,我们讨论、研究、综合整理,形成调研报告,提交给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我们主要的参政议政场所在政协。去年全国“两会”期间,我们向政协大会提交了几十篇大会发言和22件以民建中央名义提出的提案,其中一件成为去年政协的一号提案。提案在闭会期间也可以随时提出,我们还可随时以主席、副主席的名义致信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反映相关问题。2008年,我们向中共中央送交了四五份信函,我和民建中央第一副主席张榕明联名写信向中共中央反映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和其他几位中央领导作了批示,有关环保部门做了具体研究,给我们做了答复。
主持人:民建会员主要是经济界企业界人士,请问民建对应对金融危机有哪些好的建议?
陈昌智:第一,中央政府用4万亿资金来拉动经济是实事求是,非常必要的。但是,拉动经济一定要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结合起来,一定要和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特别要防止那些高污染、高能耗、效益低下的重复建设项目上马。第二,我们应该冷静、实事求是地应对这场危机,绝不能一哄而上,用搞运动的方式来搞经济建设。要避免形式主义,避免数字出政绩、数字出官。第三,美国的金融危机暴露出了他们金融方面很大的问题,即对市场失去了监管,放纵了市场。有人认为我们的改革特别是金融改革也要放缓步子。我不同意这种观点,美国人生病,不应该中国人去吃药,我们的市场化还不够,还要继续发展。但是,我们也要吸取教训,加强市场监管,很好地发挥看得见的手的监管作用。
主持人:目前,中小企业面临非常大的困难,您有什么对策和建议?
陈昌智:当前应对困难,首先要树立信心。温家宝总理说过,信心比黄金还重要。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我们树立信心是有基础的。第一,中国当前的经济状况和欧美等国家的经济形势相比是稳定的。第二,我们通过30年的改革开放,积累了大量的物质基础、资金基础。第三,我们有广阔的市场,13亿人口的市场没有任何国家可以比拟。我们只要做好工作,启动内需,开拓好自己的市场,企业的发展前景还是可观的。另外,中央政府审时度势、果断决策,出拳重、出手快,看得准、抓得稳。目前出台的一系列措施,对拉动经济的作用已经初显,未来效果会越来越明显。
解决企业的困难,除了增强信心以外,政府也要加大扶持的力度。比如,可以减税、缓税、免税,还要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当然,我们企业要靠政策扶持,但是绝不能躺在政府的怀抱里,那是长不大的。企业必须千方百计地走自主创新的道路,加强管理,降低成本。
主持人:有一种说法,认为现在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您赞同这种观点吗?
陈昌智:我想之所以有这样的说法,有一个感受、理解和认识的问题。因为大家对经济体制改革了解得更多一些,经济体制改革和每个人的相关性更大一些,人们体会更深一些,就感到这一改革搞得不错,认为政治体制改革比较缓慢。总的来看,我认为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基本上是适应的。特别是民主政治的发展、行政体制改革等,都促进了经济发展。可以设想,如果政治体制改革走得很慢,经济体制改革能够走下去吗,能够走得很快吗?它必然会受到约束。至于民主进程的时间表,我想我们的时间表就是在不断地推进。
编后:为展示民主党派风采,加强民主党派与社会各界的交流,人民日报国内政治部与人民网联合主办“对话民主党派”系列访谈,邀请各民主党派领导人做客强国论坛与网友在线交流。这是文字实录摘编第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