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权威发布 > 讲话论述

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九三学社中央主席 韩启德

来源:   浏览字号: 2005年04月15日 00:00

        九三学社中央去年就企业技术创新问题开展调研,并深入北京、湖北、黑龙江等地重点考察。发现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还很薄弱,还没有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这对于提升国家竞争能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十分不利。
        近年来,我国每年形成固定资产的上万亿设备投资中,60%以上是“引进”的。大部分企业重“引进”,轻“消化吸收再创新”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从国家安全、提高国际竞争力以及可持续发展来考虑,重大、关键技术不能依赖进口,特别是从单一渠道的进口。政府应采取措施减少盲目引进和重复引进,同时引导企业和科研单位一起对引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并通过贴息贷款、税收减免、政府采购等政策大力鼓励企业进行自主技术创新。
        目前,企业研发投入不足是其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的重要制约因素。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与其销售收入的比例,多年来一直在0.7%以下徘徊,与发达国家的2.5%-4%差距显著。国家应加快推进企业产权及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改革,克服研发投入的体制性障碍。要用好税收政策,现行规定中企业研发费用可划入管理成本,比上一年超额部分的50%可抵扣应税所得额。但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此项财税优惠政策每年在各行业龙头企业、重点企业中的平均落实率低于14%,并且企业实际享受的金额只占应该享受金额的5.8%。建议国家将其纳入即将修订的《科技进步法》之中,同时制定实施细则,使其更易操作。
        科技人才的匮乏与流失是影响其技术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我国192家中央级企业只有专业技术人员273万多人,其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人员只占总数的2.1%,高级技师仅占工人队伍的0.16%。并且,国有大中型企业科技人才流失现象十分严重。我们应该降低股权激励政策的门槛、扩大范围,并在企业实施“人才工程”,鼓励优秀人才流向企业;同时用制度鼓励专家教授挂职去企业技术中心工作。让他们的知识真正与生产结合。还有一种情况,有的国企科技人员被民营企业挖走,把核心技术、商业秘密也带走了,反过来再与原企业竞争,给原企业造成很大损失。建议国家制定相应法律、法规对此加以规范。
        转制后的科研院所为求生存,普遍热衷于“短平快”项目,对关系国家竞争能力和企业长远发展的行业共性、战略性技术研究重视不够;而生产型企业受人才、资金等因素限制没有实力研发,这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建议政府设立产业研发基金,支持企业建立和发展各种形式的创新战略联盟,扶植现已组建的国家工程中心,组织引导有条件的大型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组建新的国家工程中心。
        当前政府有关部门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包括转制院所)进行业绩考核,主要看利润或盈利能力,指标中反映企业技术创新方面的内容很少。建议增加技术创新方面的考核指标(如企业研发投入、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等情况),以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和长远发展。
        来源:《人民日报》  2005年04月15日
        中国人大网 2005年4月15日  责任编辑 崔丽霞
编 辑: 系统管理员
责 编: 包瓴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