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滚动新闻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们开会的地方什么样

来源: 中国网  浏览字号: 2015年03月13日 10:42

2015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开幕式开始前,解放军代表步入会场。 中国网 郑亮/摄影

  2015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开幕式开始前,解放军代表步入会场。 中国网 郑亮/摄影

  代表证是唯一凭证

  3月5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两千多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大巴车上走下,从人民大会堂东门走进会场。他们服装各异、配饰不同、所带物品也千差万别,但身上都佩戴着红色的代表证。

  那并非普通的证件,里面安装有记录代表信息的芯片。这是他们进入人民大会堂的唯一凭证,且一年一换。


2015年3月12日,大会堂入口处的电子屏上显示参会代表报道情况。中国网 郑亮摄影

  2015年3月12日,大会堂入口处的电子屏上显示参会代表报道情况。 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影

  识别芯片的是入口处的感应装置。它每读出一位代表的芯片,就会将其迅速反馈给大会堂的信息系统,门口屏幕上的数字也会因此跳动一下。这意味着到场的代表增加了一人。等近三千名代表在这座世界上最大的室内礼堂落座,中国最高权力机关每年一次的大会就将召开。


跨入这道门就进入了世界上最大的室内礼堂——万人大礼堂。 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影

  跨入这道门就进入了世界上最大的室内礼堂——万人大礼堂。 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影

  全国人大在万人大礼堂开会时,直径近6米的国徽由大会堂管理局的工作人员悬挂至主席台后半空,两边被十面红旗拱卫。而在大礼堂里举办全国政协全会时,这面硕大的国徽将被会务人员缓缓摘下,换上政协会徽。


打印好的文件提前发放到代表的坐席上。 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影

  2015年3月5日,打印好的文件提前发放到代表的坐席上。 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影

  对于全国人大代表而言,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是每年非常重要的一项职责。会议文件一到,无关人员一律不准接触。具体负责的人会24小时轮番看管文件,一刻都不敢松懈,直到会议开始。”


每位坐席上附有会议温馨提示,嘱咐代表在会议期间遵守会议纪律。 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影

  每位坐席上附有会议温馨提示,嘱咐代表在会议期间遵守会议纪律。 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影


 2015年3月12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图为大会现场。中国网郑亮摄影

  2015年3月12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图为大会现场。 中国网记者郑亮/摄影

  每个细节都经过仔细考量

  作为中国最具政治意味的礼堂,这里的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了仔细考量。

  按照设计要求,大礼堂宽76米,长60米,高33米。观众席是扇面形的,一层设座位3693个,二层3515个,三层2518个;主席台台面宽32米,高18米,可设座300-500个,总计可容纳1万人。

  桌椅之间的纵向通道,要与主席台保持垂直。前排座位不能挡住后排的视线,每排椅子都要有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高度。这意味着每排桌子的弧度都不相同,几乎每一张桌子都是特别定制的。

  大礼堂中开大会的时候,1-3层会场坐得都很满。虽然离着主席台距离有所差别,但1到3层都能很清楚地看到主席台上的人物。更神奇的是,从主席台往上看,不管是2层还是3层,每个角度也都能看得很清楚。


万人大礼堂的穹顶,中心有红宝石般的五星灯,周围辐射出70道光芒线和40个葵花瓣,代表着“群众向着我们党,拥护我们新中国”。 中国网记者 董宁/摄影

  万人大礼堂的穹顶,中心有红宝石般的五星灯,周围辐射出70道光芒线和40个葵花瓣,代表着“群众向着我们党,拥护我们新中国”。中国网记者 董宁/摄影


2015年3月5日,大会开始以后,台下就坐的代表们。 人民画报 徐讯/摄影

  2015年3月5日,大会开始以后,台下就坐的代表们。 人民画报 徐讯/摄影

  全国“两会”的会期的确定

  现在人们已经自然而然认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年在3月份召开,但这并非一个法定的时间。宪法和全国人大组织法中只规定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频率为每年一次,却没有涉及到时间。也因此,之前开会的时间并不固定,甚至11月、12月都召开过。近些年来,全国“两会”已基本定在3月初召开。

  而大会准备工作则从前一年的12月份就开始了。每年12月份全国人大常委会会通过一个决定,对外公布,‘第XX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XX次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第XX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X次会议于XXXX年X月X日在北京召开,会期约XX’,这段话就标志着两会正式进入准备阶段了。


代表团都是按列区分的,台下就坐的近三千代表的座次,每年都是轮换的。 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影

  代表团都是按列区分的,台下就坐的近三千代表的座次,每年都是轮换的。 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影

  代表坐席每年“轮换”

  作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法定召集者,全国人大常委会首先要确定开会的时间、大会议程草案、主席团和秘书长名单草案、列席人员名单以及其他准备事项。

  而每年为准备全国代表大会,都会成立许多工作组。有的专门负责接待工作、有的专门负责选票押送保管、有的则负责布置会场——其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安排代表座次。

  据悉,代表团都是按列区分的。台下坐的近三千代表的座次,每年都是轮换的。轮换遵循两种规则,一种是针对代表团,把代表团分成五组,每次开会按列轮换一次,让其中一组有坐在会场中间的机会;另一种是针对各个代表团的代表,同样分成五组,按行轮换,让每个人也都有坐到前排的机会。

  全国人大目前共有代表团35个,除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香港、澳门外,还有解放军代表团。按照惯例,团长一般由各省、区、市党委书记或人大常委会主任担任。


2015年3月5日,人民大会堂服务员为主席团成员茶杯续水,动作整齐划一。 中国网记者 董宁/摄影

  2015年3月5日,人民大会堂服务员为主席团成员茶杯续水,动作整齐划一。 中国网记者 董宁/摄影

  坐在主席台上的主席团成员,是经过常委会审议通过,并提请全国人大会议预备会议选举产生。

  提名规则并无明确法律规定,而是依照以往惯例。如党和国家领导人、各民主党派人士等。近年来,主席团成员大都在150人以上。以全国人大十二届一次会议为例,主席团成员共178人,其中7人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委员有8人,中央国家机关和人民团体的负责人23人,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解放军代表团负责人48人,其余成员来自企业、科技、文艺等领域。


列席旁听人员席。 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影

  列席旁听人员席。 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影

  除了主席团和代表席位外,在开人大全会时,还有列席席和旁听席。一般而言,一楼是供代表就座,二楼三楼是列席和旁听者的区域。列席者包括法律明文规定可以列席的人员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大会召开前决定邀请的列席人员,如驻外使节等。


  在代表进门的那一刻,代表席桌子上三色按钮就亮了起来。 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影

  发言投票有规定

  无论是代表发言,还是相关领导人的报告,在大会堂里都会有相应的同声传译。2001年,经过改造原来只能容纳12种语言的设备,现在已经能够同传16种语言。大会现场每个座位下面都有一个插孔,代表可以插耳机。每次召开全会,都会为少数民族代表提供翻译。报告、文件也都有相应的少数民族文字版本。也有外文翻译,针对的是旁听的外国使节以及外媒记者。

  如果当天大会有需要表决的议程,在代表进门的那一刻,代表席桌子上三色按钮就亮了起来。那是万人大礼堂的表决系统。信息系统把确认的代表信息发送到对应的桌子上,分别表示反对、赞同、弃权的红绿黄三色按钮便会亮起,直到完成表决程序。人大代表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缺席,这样一来,系统就接收不到缺席代表证件中芯片的信息,其原定座位的表决器按钮也会保持沉睡,旁边的代表是无法代替投票的。

  从2008年开始,对代表填写选票的保护也终于重视起来。在当年的全会上,万人大礼堂的会场东侧设置了秘密写票处,幕布可以拉开,秘密写票都在后面。

  选票包装在烫金红皮的文件袋里,文字用汉字和7种少数民族文字印刷。若有代表不希望自己的选择被身边人看到,可以站起身来,请旁边代表欠身让路,自己走到秘密写票点去填写。( 文字来自网络,经过重新编辑


  2015年3月5日,当天的大会结束后,与会代表在万人大礼堂合影留念。 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影

编 辑: 张晓彤
责 编: 张晓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