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新起点——经济发展如何跨过“质量关”
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 新华社记者 庞兴雷摄
央广网北京3月7日消息(记者潘毅)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市市长张鸿铭说,创新需要土壤和养料。目前“创客”已在杭州遍地开花。仅浙江大学本科生创业率就高达4.16%,领跑全国。
张鸿铭:整合政府的资源,要设立创投引导资金,还要设立产业基金,对种子期、初创期的小微企业给予更多支持。
近年来,不少实体经济企业在高回报率的吸引下,向资本市场倾斜。全国政协委员王欣忧心忡忡:
王欣:银行的利润和实体企业的收益倒挂,就是实体企业挣的钱都让银行拿去了,大家就无心恋战了,都拿钱赚钱,不就有问题了吗?
全国人大代表、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希望政府能提倡引导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工业领域,鼓励实业。
李东生:做实业会比较稳定,只要你成为这个领域竞争中的领先者,自然会有投资人对你感兴趣,关注你。
如何围绕服务实体经济来推进金融改革?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农业银行办公室主任许锡龙指出,从银行业的角度,应该尽可能发掘经济新常态下的增长点。
许锡龙:银行应该有更长远的眼光,更有责任心,来扶持和挖掘这些新的增长点。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等多项措施,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委书记赵正永认为,将各类金融行为纳入监管的轨道,还得“疏堵结合”。
赵正永:像非法集资在全国非常普遍,如果说我们都把符合条件的民营银行成熟一个批一个,就可以有效地避免这种地下的非法集资。
促改革、调结构的考题面向的不仅是企业经营者,还需要城市管理者来作答,依托钢铁资源而发展起来的重工业城市安徽马鞍山正在尝试进行整体转型,培育新的增长点。
全国人大代表,马鞍山市委书记张晓麟:做生产也做贸易,从原来的主要搞材料,现在也做产品,也做贸易,重的做轻,轻的做重。
引导局部发展突破,来带动全局的稳定上升,江苏代表姚晓东建议:
姚晓东:比较有条件的地方,我们还是努力争取有质量有效益的前提下发展得快一些。
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中国经济增长7.4%,相比速度,不断提升的质量更值得关注。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过去一年,宏观政策稳,给市场以合理的预期,微观政策活,增强了市场活力,经济运行实现了换档不失速,量增质更优。
如何在全力保持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的同时,积极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考验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质量,也丰富了新常态下GDP增速的内涵。
全国政协委员、长江大学副校长郑军:劳动力供给下降,环境治理成本上升,消费向服务型商品的倾斜,这些影响了潜在的增长率。新常态,讲究的是质量,不是绝对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