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薇委员提问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吕薇提问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吕薇:营商环境是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深化放管服改革,我国营商环境不断改善。但是在执法检查过程中,有些企业反映他们在经营过程当中遇到一些隐形门槛,就是注册容易取证难。刚才王勇国务委员已经讲到要实现3个工作日注册,实际上现在企业碰到一些问题就是注册容易取证难,部分效益好的行业市场准入门槛仍然较高。第二,有些部门放权不彻底,把原来的职能转移给中介服务机构,而这些中介服务机构又以评估、评级、咨询、评审等名义设置各种门槛,而且收费比较高,变相增加了企业成本,降低了效率。我的问题是下一步有关部门将如何解决这类问题。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回答问题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委员长、各位副委员长,各位委员,下面我就吕薇委员提出的问题先作一个简要的汇报。刚才吕薇委员提的问题主要涉及营商环境。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把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促进“六稳”的重要举措,做出了一系部署安排。
一方面,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去年12月,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我委、商务部印发《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18年版)》,其中包括“禁止准入类”和“许可准入类”两大类事项共151项、581条具体管理措施。与《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试点版)》相比,事项减少了177项,具体管理措施减少了288条,大幅放宽市场准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另一方面,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2015年4月发布实施的《关于清理规范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的通知》要求:
除依法规定的中介服务事项外,审批部门不得以任何形式要求申请人委托中介机构开展服务。
市场发育成熟、价格形成机制健全、竞争充分规范的中介服务事项,一律通过市场调节价格。
垄断性较强,短期内无法形成充分竞争的,实行政府定价管理。
保留作为行政审批受理条件的中介服务事项,要实行清单管理,向社会公布并接受社会监督。
今后确需新设的中介服务事项,必须进行必要性、合理性、合法性审查论证。
询问中提到的,部分行业市场准入门槛仍然较高,一些行业还存在隐性门槛,有的政府部门将职能转移给中介服务机构,一些中介服务机构利用行政资源设置新门槛和实行高收费等问题。我们也收到一些对这方面问题的反映。针对这些问题,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重点开展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切实抓好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政策落实。今年5月我委印发《关于强化政策落实推进公正监管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的实施意见》,强调严格落实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公用事业、社会事业和服务业等领域投资准入政策,适时对民营企业进入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发现对民营企业违法设置各类显性或隐性门槛等情形的,及时进行整治,情节严重的予以问责。
二是推动简政放权向纵深发展。大力缩减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今年要把工业生产许可证种类再压减一半以上,中央层面再取消下放50项以上行政许可。做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19年版)》修订工作。
能够取消或转为备案、事中事后监管的事项,要立即取消。
不能在全国范围内立即取消、但可以有条件放开的,鼓励开展放宽市场准入试点。
确实不具备放开条件的,鼓励通过实行承诺制准入等形式推动审批流程改革,提升准入透明度与便捷性。
三是推动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按照《国务院2019年立法工作计划》部署,目前我委正在牵头推进《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起草工作,计划于今年9月底前出台实施。《条例》将对行政审批中介服务进一步明确禁止性规定,强化责任追究,切实解决中介服务领域存在的加重企业负担问题。以上是我的汇报,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市场监管总局局长肖亚庆回答问题
市场监管总局局长肖亚庆:尊敬的战书委员长、各位副委员长,感谢吕薇 委员提的问题。吕薇 委员提的问题很重要,既是老问题,也有新现象,我代表市场监督总局作简要回答。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多次作出重要的指示,提出了工作要求。市场监管总局作为国务院新设立的负责市场综合监管和综合执法的机构,是中小企业在进入市场、参与市场竞争和发展壮大过程中的重要支持者和服务提供者。在优化营商环境,维护市场公平竞争中应当发挥重要作用,也做了大量工作。我想从三个方面简要回答吕薇委员的提问。
关于企业反映的“准入不准营”的问题。目前企业领取营业执照非常便捷,但是领取执照以后还需要办理不少审批才能开展特定的经营活动。涉企的许可事项总量还比较多,有的还存在着程序杂、时间长、过程不够透明这些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近年来我们推动了“证照分离”改革的实施,将与企业营业执照和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许可审批事项按照“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和“优化准入服务”四种方式进行了分类管理。第一批106项改革事项在上海自贸区进行试点后,在全国推开实施,有效提高了行政审批效率,缓解了“办证难”的问题。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年内将在12个自贸试验区对中央层面设定的所有涉企事项开展“证照分离”改革的全覆盖试点,待成熟后全国推开。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市场监管总局和国办、司法部等有关部门已经梳理了涵盖500多项许可事项的清单,也提出了改革的初步设计方案。待国务院审议通过后我们将做好实施工作,全力解决企业反映的“准入不准营”的问题。
关于行业隐形门槛影响公平竞争的问题。市场监管总局高度重视保障中小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着力创造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一是按照国务院部署深入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近年来,督促各地区、各部门审查了43万份新出台文件,对82万份文件进行全面梳理,废止和修订了2万余份文件,有效防止了排除、限制竞争的政策措施出台。
二是持续推进执法和案件查处工作。市场监管总局成立以来共办结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案件62件,共查处滥用市场地位案件5件,立案调查17件。去年,全国查处不正当竞争案件1.49万件,案值26.6亿元,罚没金额5.67亿元。通过查处一批典型案件来规范这些行业,有效地预防和制止了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围绕中小企业关注的涉及市场准入、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资质标准等领域加大工作力度,着力解决地方保护、行业封锁、限定交易等隐形门槛问题。
第三,关于规范中介机构收费的问题。机构改革后,市场监管总局承担了对商品价格、服务价格以及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收费的监督检查职能。我们连续部署开展了涉企收费的专项检查,形成了查处和整治涉企违规收费的强大声势,涉企收费的行为正在逐步地规范。2018年5月到12月,共计检查相关单位1万多家,查处了违规收费金额6.2亿。同时总局通过公开曝光涉企违规收费的典型案件,推动相关行政机关纠正违规行为等措施,对乱收费行为形成了有力震慑,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企业负担。这些工作我们还将持续努力的做下去。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大力查处政府部门下属单位、行业协会商会、中介机构违规收费行为。同时总局将会同发改委、财政部、民政部、银保监会等部门建立健全治理长效机制,进一步治理违规涉企收费。
商事制度实施以来,市场主体快速增长,到5月底市场主体总量达到1.15亿户,其中企业3618万户,日均新增企业数量达到了1.89万户,中小企业占到了90%以上。所以我们感到促进中小企业成长对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工作要求,从自身的职能出发,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发展的决策部署,切实落实好《中小企业促进法》,不断改善中小企业的经营环境,努力保障中小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维护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促进中小企业有序健康发展。最后感谢吕薇委员的提问,感谢全国人大常委会长期以来对市场监管工作的大力支持和监督。谢谢。
吕薇:谢谢你们的回答。放管服是一个系统工程,该放的要放,该管的要管,特别是在一些涉及公共利益的事项,如环境、安全等等不仅不能放,而且要加强管理。关键是要提高效率。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有一些事项从中央部门下放到地方,地方有些接不住。所以在这方面加强配套政策,提高效率。希望能够及时的总结经验,不断地完善我们的市场监管体系。谢谢。率。希望能够及时的总结经验,不断地完善我们的市场监管体系。谢谢。
肖亚庆:感谢吕薇委员讲的这一番话,这也是我们全面理解系统贯彻落实放管服的方针,该放的一定放下去,该管的一定要管住,让人民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