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珍提问
全国人大代表张玉珍提问
张玉珍:谢谢王晨副委员长,我参加了这次执法检查。水污染防治法第49条要求,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统筹安排建设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提高本行政区域的城镇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这些年,我们也看到了,各级地方人民政府持续推进了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建设,城镇污水处理率的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但是,在这次检查中我们也发现,城镇污水管网历史欠账多,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滞后,污水收集管网不配套,管网破损渗漏、管网混接错接的问题普遍存在,导致城镇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差距比较大,造成了河流、湖泊。黑臭水体的大量产生。在这里,请问加快补齐城镇污水管网建设的短板,如何采取措施,依法提高城镇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减少城镇生活污水污染物的排放量?谢谢。
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王蒙徽回答问题
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王蒙徽:非常感谢代表提出的问题。这个问题确实存在,而且确实需要下大力气去解决。我们国家用30多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一些发达国家200年所走的城市化道路。虽然房子建得很好看,城市也很漂亮,但是城市地下基础设施确实差距很大。应该说,这个问题是个发展阶段的问题,污水管网等地下基础设施长期滞后于城市建设发展,历史欠账多。据统计,目前我国城市污水管网密度为每平方公里6.7公里,日本每平方公里是25公里,美国是15公里,都是我们的两倍到三倍以上,所以我们在这方面确实差距明显、短板突出。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重地上轻地下,长期投入不足,同时维护资金也得不到保障。我国推进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有20多年,累计投入1.5万亿,日本做了50年,累计投入100万亿日元,合人民币7万亿元,而且日本城镇人口比我们少,仅仅是我们的1/8,但他们的年人均投入是我们的18倍。二是地下管网建设还存在着多头管理的问题,缺乏规划统筹,管网的体系化、系统性不强,难以发挥整体效益。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要求,要尽快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我们和生态环境部、国家发改委报请国务院同意,印发了《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一是明确了三年的工作目标,就是实现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三个基本消除,基本消除老旧城区、城中村和城乡接合部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的空白区,基本无生活污水直排口,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同时,要切实提高城市生活污水的收集率。二是提出加快设施建设、健全管理机制、完善支持政策等工作措施。三是明确了城市政府的主体责任。
下一步,我们将会同发改委、生态环境部、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切实抓好三年行动方案的落实。一是强化规划统筹,我们将指导各地编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明确年度建设任务,加强城市竖向管控,提高管网系统化水平。二是加快管网建设改造,特别是管网空白区要加快建设,老旧管网要加快更新。三是要建立长效机制,建立管网专业化维护机制,开展部门联动执法,利用一些新技术对于管网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测,使污水管网有人管、管得好。四是切实加大投入,中央财政最近安排了一定的资金来加大污水管网的投入,希望继续加大力度,也要求地方政府加大财政投入,我们还将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配合发改、财政部门督促各地尽快按规定将污水处理费的收费标准调整到位,共同解决管网建设投入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