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集锦 > 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 > 专题询问 > 问题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窦树华提问

来源: 中国人大网  浏览字号: 2019年08月25日 10:34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窦树华提问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窦树华:谢谢王晨副委员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都对农村水污染防治做出了部署。其中一项重要的任务,是加快推进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水污染防治法第四章第四节对农村污水处理、畜禽粪污处理的设施建设及其正常运行都做出了具体规定。检查中各地普遍反映,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主要是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缺乏,历史欠账多;农村整体经济水平比较低,居住分散,建设成本高,资金筹措难;已建成的污水处理设施管网建设不完善,运行水平低,中国工程院第三方评估提供的数据,农村污水处理率不足20%;一些地方的畜禽养殖场未配套建设粪污处理设施。各地认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是一个短板,应该加大力度来推进。请问,如何采取措施,依法加快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强化农村污水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并切实保障这些治理设施建设得起、运行得好、可持续?


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回答问题

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委员长、各位副委员长、秘书长、各位委员,感谢窦树华委员的提问。他提问中反映的问题,确实在农村不少地方是不同程度的存在。我想就这个方面正在做的工作和下一步的打算作一个汇报。近年来,农业农村部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乡村生态振兴、打造美丽乡村的重要指示要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在组织实施农业农村绿色发展,一方面努力解决农业生产中形成的污染,另一方面统筹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垃圾治理,主要做了这样四件事:第一,推进化肥农药的减量增效。化肥农药使用量大、利用率不高,是水污染的来源之一。这几年,我们大力推进化肥农药使用零增长行动,,重点在蔬菜、水果和茶叶等化肥农药使用量大的这些县开展有机化肥推广工作,还包括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绿色防控技术。去年全国农药化肥使用量已经双双实现了负增长。第二,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到2020年基本解决大规模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问题。我部在财政部、发改委的支持下,从2017年开始,在全国畜牧大县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建设畜禽粪污收集、储存、处理、利用设施,同时集成推广资源化利用的技术。目前,已经实现了585个畜牧大县全覆盖,畜禽粪污综合化利用率比2015年提高10个百分点,提高到70%。第三,加强水产养殖污染治理。因为现在水产养殖确实存在着投饵过多,部分养殖水域富营养化的问题。我们提出减量增效、绿色养殖的路子,就是逐步压减近海、大型湖泊和水库的养殖密度,推广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生态立体养殖也包括增殖放流、天然放养这些健康技术,减少饵料投放。另外在洞庭湖、洪湖、环渤海等水域开展水产养殖污染治理试点,拆除网箱和围网。目前已在全国建设39个健康养殖示范县和5628家健康养殖示范场。第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广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经验,分专题召开现场推进会,实施农村改厕、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治理和村庄清洁行动,按照乡村振兴总体框架,农业农村部门作为人居环境整治的统筹和牵头部门,协同各个职能部门分兵把守。从去年开始,每年改厕一千万户,推进垃圾和生活污水处理。这些工作正在进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后面的任务还很艰巨,因为农业生产中产生的污染治理和农村生活污染的治理,历史欠账多,涉及范围广,各地情况差距很大,另外小规模生产大量存在,比如刚才提问中讲到的畜禽粪污的治理,仅生猪养殖就有2600多万家养殖场户,饲养量约占全球一半,所以治理工作还要加大力度。同时,也确实存在执法检查中提到的生活污水垃圾治理资金筹措难、设施建设滞后、运行维护成本高等问题。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落实本次会议的精神,贯彻落实水污染防治法,也包括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切实做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特别是水污染治理工作,确保不欠新账,逐步还旧账。重点开展好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突出治理农业生产中特别是畜禽养殖当中污染治理。这方面主要考虑是,在现有基础上,坚持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的治理路径,提高畜禽养殖标准化、规模化水平,从源头上减少粪污排放。要继续推进585个畜牧大县整县治理,并且逐步向非畜牧大县的规模养殖场覆盖,力争今年能实现全覆盖,到2020年,实现11万家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100%,畜禽粪污的综合利用水平提高到75%以上。同时,继续推进化肥农药的双减,推进水产健康生态养殖。第二,推动农村人居环境的整治。这方面包括刚才提问中讲到的,农业农村部门发挥统筹和协调作用,和各个职能部门要协调配合,落实农村改厕、生活污水以及垃圾的治理,提升村容村貌,减少农村生活产生的污染对水体的污染。第三,探索建立长效的管控机制。问题中讲到的,现在农村一方面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另一方面建起之后,运行效率和维护方面也存在问题。最近中央制定了关于深化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主要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工作中将坚持以用为本、监管并重,多渠道筹措管护经费,总的思路还是中央补一点,地方拿一点,农民掏一点,如果第三方参与的话,也得投一点,构建多元化的资金保障和长效的管护机制。这方面,财政部对村一级的支持费用也在增加。同时,提高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参与积极性,发挥村规民约作用,探索农民投资投劳和适当付费的机制,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政府购买服务这些方式,并支持第三方主体参与治理设施建设和运营的管护。这是一个比较普遍存在的问题,要解决需要一个过程,但是我们想这个问题要提到重要的日程来推动解决,既要抓紧建好,同时用好维护好,让农民真正得实惠,增强获得感。

编 辑: 吴峥
责 编: 吴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