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集锦 > 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 > 专题询问 > 问题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王金南提问

来源: 中国人大网  浏览字号: 2019年08月25日 09:25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王金南提问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王金南:谢谢主持人。防治水污染、打好碧水保卫战,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形势严峻,时间紧迫,任务艰巨。水污染防治法明确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水环境质量负责,应当及时采取多种措施,预防控制和减少水环境污染和水生态破坏。这次执法检查发现,一些地方和流域水环境质量差、水生态受损严重、风险隐患突出等问题依然存在。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政府责任不落实,部门监管责任不到位。请问,国务院将采取哪些措施,进一步压实各方责任,依法防治水污染,保护水生态,还老百姓清水绿岸?


国务委员王勇回答问题

国务委员王勇:尊敬的栗战书委员长、各位副委员长,

各位委员、同志们:

大家好!非常感谢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水污染防治法开展执法检查,并进行专题询问。

长期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十分关心和支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切实加强立法和执法监督,为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今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将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作为重点任务来部署、来推动。栗战书委员长亲自审定执法检查方案,并担任执法检查组组长,带队开展现场检查,多次听取检查情况的汇报。王晨、沈跃跃、丁仲礼三位副委员长,也是全过程参与执法检查工作。这次执法检查还不断创新工作方式,首次开展第三方评估,并加大随机抽查、问卷调查力度。可以说,整个执法检查工作方法科学,深入实际,成效显著。这既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实际行动,也是对国务院和各级政府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具体指导、有效监督和大力支持。

前两天,各位委员对执法检查报告进行了审议。报告全面、客观、务实,充分肯定了各地区各部门认真实施水污染防治法,在落实政治责任、履行法定职责、聚焦突出问题、加强监管执法等方面取得的积极成效。同时,也明确指出了存在的八个方面突出问题,提出了五条整改建议。可以说,这次执法检查,问题抓得准、原因看得透、建议提得实,为今后国务院及各有关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深入贯彻水污染防治法、依法做好水生态环境保护明确了方向和思路。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水污染防治工作。在去年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又强调,要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保障饮用水安全,基本消灭城市黑臭水体,还给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

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优美水资源和良好生态环境的热切期盼,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守初心、担使命”的具体体现。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将紧密结合正在深入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此次执法检查为契机,查找差距,检视问题,特别是要聚焦五个重点方面,进一步拿出有力措施压实各方责任,狠抓整改落实,依法推进防治水污染、保护水生态工作取得扎扎实实更大成效。

第一,在落实水污染防治法定职责上狠下功夫,坚决打好碧水保卫战。深入开展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着力健全考核问责机制,层层传导压实地方和部门责任。督促各地将保障饮用水安全作为重中之重,尽快完成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深入推进水源保护区内环境问题整治,及时公开饮用水水源水质监测信息。持续开展长江经济带磷矿、磷化工企业、磷石膏库排查整治,实施长江经济带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整治专项行动。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争到2020年底,消除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90%以上黑臭水体,基本消除长江流域和环渤海入海河流劣V类国控断面。

第二,在健全水污染防治监督管理制度上狠下功夫,加快完善相关法规政策标准体系。进一步健全河湖长制考核评估机制和指标体系,夯实河湖长主体责任,使河湖治理不仅“有人管”,还要“管得好”。抓紧出台排污许可管理条例,修订发布2019年版分类管理名录。健全排污许可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体系,到2020年完成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证核发全覆盖。加快制修订造纸、焦化等重点行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确保按时完成25项排放标准制修订任务,并注重提高针对性与适应性。积极配合全国人大常委会及其专门委员会,切实做好长江保护法的立法工作。

第三,在科学治污、系统治污上狠下功夫,持续提升水环境治理能力。指导推动各地各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协调治理体系,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强化水生态保护,在污染减排与生态扩容两方面持续发力。认真谋划“十四五”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针对不达标水体制定限期达标方案。充分发挥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机构和全国水污染防治工作协作机制、区域水污染防治联动协作机制作用,推动流域实现统一标准、统一监测、信息共享,提高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能力。优化调整水功能区划,健全排污口设置管理规范。加强水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有效监控环境状况。突破一批水污染防治关键技术,提升水环境保护信息化和精细化水平。

第四,在补齐治污短板上狠下功夫,着力解决突出水环境问题。督促各地各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切实强化水污染重点突出问题治理。深入实施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行动,加快推进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改造和建设,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布局管网,提高集中收集效能。开展黑臭水体整治专项行动,实施沿河沿湖截污管道建设,推动雨污分流改造,实现长治久清。强化工业企业污染控制,督促管网不配套、污水处理不达标的国家级园区完成整改。统筹农业农村水污染防治,推进畜禽粪污收集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因地制宜建设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加大财政投入,拓展资金渠道,缓解环境基础设施资金不足难题。

第五,在用好法律武器上狠下功夫,继续从严加强水污染防治执法监管。坚持“严”字当头,按照“双随机、一公开”要求,依法加大监管力度,严惩重处水污染违法犯罪行为,保持打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统筹推进省以下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配齐配强执法人员,探索有效监管方式,切实提高基层执法能力。做好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推动全社会运用法治力量守护碧水清波。

国务院及有关部门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依法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坚决打好碧水保卫战,不断增强民生福祉,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以上回答,请委员长和各位委员批评指正。再次向大家表示感谢。

编 辑: 吴峥
责 编: 吴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