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勇委员提问
矫勇委员提问
矫勇委员:谢谢跃跃副委员长。环保法第49条对防治农业面源污染作出规定,多年来在各地各部门共同努力下,农业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但是这次执法检查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地方反映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比较突出,部分地区农药化肥使用量较大,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请问将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依法加快推动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
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回答问题
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非常感谢矫勇委员对“三农”工作尤其是农业绿色发展问题的关心和关注。近年来,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我们着力在投入减量、绿色替代、循环利用、综合治理这四个方面下功夫。目前已经连续五年实现了化肥农药施用量负增长,现在农药生产量逐年还在适当增长,很多同志说农业的农药施用量怎么在减少?这里讲个情况,一年生产农药大概180万吨,其中134万吨是出口,不是都在国内用。农业的施用量从前几年的26万吨左右,降到现在24万多吨。此外,在国内其他的领域,比如林业草原、园林绿化、码头仓库、卫生消毒等等这些大概还有二三十万吨。这里,我把结构和情况大概说一说。
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超过76%,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7.6%,农膜回收率稳定在80%以上。在粮食连年丰收、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的同时,进一步降低了资源利用强度,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但农业面源污染确实有个特点,点多面广,来源非常分散,涉及到2亿多农户生产主体,治理难度确实比较大,所以这项工作是需要持续推进的系统工程、长期任务。目前我们判断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总体上还是处在遏增量、治存量的攻坚阶段。同时一些领域、有些地方问题比较突出,表现在至少三个方面:一是果、菜、茶化肥农药的施用强度总体在减量,但仍然偏高。二是规模养殖场的畜禽粪污处理设施,现在覆盖率比较高,但规模以下的部分还要一段时间才能补上。三是从区域看,东北地区农作物的秸秆冬季低温腐熟不完全,西北地区加厚农膜推广还不够。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这些问题,加大工作力度。具体有几个考虑:第一,依法依规狠抓治理责任落实。这几年我部围绕农业面源污染的重点领域,配套出台了《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管理办法》等一些规章,明确了减排治污的责任主体、重点任务。下一步我们将分类抓好相关制度、办法的落实:一是把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纳入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二是实行农业面源污染资金项目和工作实绩实效挂钩,做得好的更支持。三是通过年度评估、第三方评价、通报约谈等方式层层压实责任。
第二,深入实施化肥农药绿色增效行动。经过努力,目前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农药利用率达到40%以上,化肥是40.2%、农药是40.6%,分别比2015年提高了5个、4个百分点。接下来要在巩固减量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把工作重心转向降强度、提效率,力争到2025年主要农作物的化肥农药利用率均达到43%以上。化肥方面,将分区域分作物制定实施化肥施用限量标准和减量方案,在粮食主产区和主要农产品优势区建设一批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县,整县集成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机械深施、水肥一体化等施用技术,示范应用缓释肥、水溶肥、微生物肥等新型肥料,逐步实现精准施用、高效利用。农药方面,生产中目前有10种高毒农药。现在计划时间节点非常明确,考虑2024年底,分期分批把这10种全部予以淘汰。前期已经创建320个示范县,“十四五”再创建一批,持续地推进科学用药、减量控害。
第三,分类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业面源污染物一定程度上有双重性,用好了是一种资源,如果用不好就是一种污染。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用促治的理念,力争到2025年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农膜回收率分别达到80%、85%。畜禽粪污方面,通过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585个畜牧大县、13.3万家大型规模养殖场处理设施基本配套建设到位。接下来主要是重点支持非畜牧大县、规模以下养殖场开展建设。农作物秸秆方面,继续推进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建设,培育一批专业化社会化的服务组织,针对东北地区秸秆冬季低温腐熟不完全问题,因地制宜推广秸秆粉碎翻压还田、免耕覆盖这些模式。在废旧农膜方面,主要是在新疆、甘肃等重点区域,推广应用高强度加厚地膜和全生物降解地膜来强化绿色替代,同时做好回收利用。
最后,着力加强长江、黄河重点流域综合治理。这是推动长江大保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将立足区域农业面源污染特征,组织实施综合治理项目。在“十四五”建设200个综合治理重点县,围绕农田面源污染防治、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深度节水控水、水产养殖尾水治理等重点方面,菜单式给地方提供一些可遴选的实用技术,集成配套综合治理工程,推动全要素综合防治和全流域协同治理,努力降低全流域农业面源污染。
我就回答这些,感谢战书委员长和全国人大对“三农”工作的支持、重视,衷心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