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委会委员、农业农村委委员吴普特提问

常委会委员、农业农村委委员吴普特提问
常委会委员、农业农村委委员吴普特: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多次强调,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黄河流域最大的问题是生态脆弱,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流域水资源短缺,干旱缺水与水土流失并存。黄河保护法分别设专章对生态保护与修复、污染防治作了规定,但是我们了解到,黄河流域生态脆弱状况还没有实现根本性的转变,下一步生态保护修复和污染治理的任务依然艰巨。我的问题是,面对流域水资源短缺的客观现实,下一步在加强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和污染防治方面有哪些具体措施?谢谢!

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孙书贤回答问题
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孙书贤:尊敬的乐际委员长、各位副委员长、秘书长、各位委员,感谢吴普特委员的提问,也感谢吴普特委员对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关心和重视。下一步,自然资源部将主要从四个方面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工作。
第一,积极发挥国土空间规划的引领约束作用。一是推进《国土空间规划法》立法,加强主体功能区制度体系的顶层设计,报请国务院批复实施《黄河流域国土空间规划》,强化国土空间管控和水资源的刚性约束。二是统筹发展和安全划定“三区三线”等安全底线,在沿黄九省区共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约129万平方公里的基础上,统筹人口、城市、产业发展与水资源承载能力,合理确定各类项目规模、布局和时序。三是统筹自然地理格局、资源禀赋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形成承载多种功能、优势互补、区域协调的主体功能综合布局。
第二,开展黄河流域水资源调查监测,部署全国首次水资源基础调查。以我国陆域国土空间范围内的所有水体为调查对象,开展包括黄河流域在内的水域空间、地表液态水储存量、地下水、冰川等调查工作。
第三,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一是实施“大美自然”建设重大行动,通过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简称山水工程),在黄河上中下游及其一级支流和重要区域加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和滩区治理。加大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力度,修复治理面积不低于2.4万公顷,逐步推进有条件地区实现存量治理任务“清零”。推进黄河下游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建设安全、生态、健康、韧性、活力的“蓝色海湾” “美丽岸滩”。二是加快生态保护修复多元化投入机制建设。在2024年已推动审批53.6亿元政策性金融贷款的基础上,继续拓宽融资渠道。三是构建从生态问题诊断、治理技术、监测监管到成效评估、适应性管理的全链条技术标准体系。
第四,强化自然资源执法和督查。一是对违反国土空间规划特别是“三区三线”管控,违法占用、破坏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以及严重破坏生态等14类情形进行重点监测,及时发现重大违法违规问题。二是聚焦耕地和生态保护开展自然资源督查。跟踪督导地方问题整改,加强与审计、纪检、组织等部门的工作贯通,形成多部门监管合力。谢谢。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回答问题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刚才,自然资源部介绍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情况,下面我重点介绍黄河流域环境污染防治情况。
生态环境部高度重视黄河流域环境污染治理,坚决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编制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纳入“十四五”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顶层设计。通过各方共同努力,累计排查出8万多个入河排污口,解决了一大批污水直排、乱排问题;城市污水处理能力提高到每天5269万立方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5%以上。开展沿黄省区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共交办各类整改任务和问题2099个,整改完成率达到88.3%。黄河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改善,2023年全流域地表水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达到91%,干流水质有望连续3年全线达到Ⅱ类。
同时,诚如吴普特委员所言,黄河流域生态脆弱、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环境基础设施短板的问题较突出,污染治理任务仍然较重。为此,下一步我们将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继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抓牢排污口这个牛鼻子,2025年底前基本完成全流域入河排污口监测溯源和整治工作。二是抓农村面源污染治理,针对主要支流(湟水河、渭河、汾河、沁河、伊洛河等流域)及宁蒙灌区,持续推动农村畜禽养殖污染、生活污水、农田退水等污染治理,力争消除较大面积黑臭水体。三是抓城市管网改造,提升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效能,到2025年,城市建成区基本消除生活污水直排,县城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四是抓工业园区水污染整治,到2025年,沿黄858个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全部实现污水集中收集处理并稳定达标排放。五是抓固体废物“清废”行动。
另一方面,就是强化监管、压实责任。下一步,将继续开展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压实地方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同时统筹省域督察和流域督察,推动解决全流域的系统性、共性问题。
编 辑: 夏红真
责 编: